天气渐渐暖和,游人渐渐多了起来, 而这正好的时光,和樱花的相遇,就是粉红色的烂漫。一座城市便在樱花的怀抱里奔跑,带着春风的期盼和祝愿,开始了美的旅程。
在上海植物园, 樱花是最热门的, 如果单个来看樱花,小小的五个花瓣,白的,粉的,吐着黄色的花蕊, 略带着羞涩。 但当樱花满树的时候,那是种近乎疯狂地绽放, 一如染红天空的绯红云朵, 不问风月, 只付热烈与执着。 有美如斯, 便有无数游人倾倒, 有穿着汉服的小姐姐,在樱花树下聚会; 也有年过花甲的阿姨,戴着鲜亮的丝巾, 和樱花拍照打卡,无论是谁,都想和樱花亲密接触,融入花海,留下春天的记忆。 小区里也有种樱花的, 即使只有一株, 但也开出了绚烂至极的气势。 樱花开,灿如云霞;樱花落,满地成诗,樱花在日本被称做武士之花,或者死亡之花,花开到花落,也就在极短的几天,尽情释放,为了瞬间的灿烂而在所不惜,灼灼生辉。 妾拟将身嫁与, 一生休,即使此后决然,稍纵即逝,有过芳华绽放便也不悔。
也许因为日本人对樱花的痴迷,提到樱花,经常被提起的是日本。 其实,樱花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据有关专家考证,秦汉时期,樱花栽培就进入宫苑之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全世界共有野生樱花约150种, 中国有50多种。 而在全世界约40种樱花类植物野生种祖先中,原产于中国的有33种。 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也有过记载,日本的樱花最早是由僧人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带过去的,只是传往日本后,精心培育出现了许多观赏性更强的品种,终于成为了日本国花。 现在,樱花祭是日本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唐朝的时候或许就有“樱花节”。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小园新种红樱树, 闲绕花行便当游”,悠闲生活见于笔端。宋代赵师侠《采桑子》中写道:“梅花谢后樱花绽, 浅浅匀红。 ”樱花在古人的诗词中屡见不鲜。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樱花盛放时节,在带热旅游经济的同时, 也带动了露营、 游乐等消费。 西岸滨江的樱花在这两年颇有名气,看黄浦江、看美术馆、看樱花,成为了赏美三部曲。 走在龙腾大道上,别人看花,我看一种意境, 看樱花如同春天的一条暖流,从掌心推开,漫过草木,漫过羽翅,叙写着春天故事。

十日樱花作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