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最难忘的是味蕾的记忆。
安昌古镇在腊月里最有年味儿。每逢腊月,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把做好的腊鱼、腊肉、腊肠整齐地挂起来,你好奇地看,到处是腊味的世界,房顶上是腊味,屋檐上是腊味,连水边的栏杆上也拉起绳子层层叠叠地挂起了腊味。那些鱼啊,肉啊,香肠啊,看起来格外诱人,有人戏称这是遍地“牵肠挂肚”。
一进腊月, 当地人就忙活起来。他们把猪肉、鸭鹅、鱼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 人们将腊肉、腊鹅一只只头朝上挂在架子上,空气中都充满了一股浓重的腊肉香气。 而那些腊肠就随意地搭在水边的桌子上,小桌子铺着蓝印花布,水流涓涓,一只小竹篓摆在旁边,随手一拍,都是一幅水乡画卷。
腊味中,最有年的记忆。 腊味凝聚了火与烟、阳光与风的味道,成为冬日最有深意的美食。喜欢坐在古镇里,点一份腊味,咬一口:“哇,那腊肉好香,味好足啊! ”这一口,就让人啧啧赞叹。 慢慢品尝,香甜可口,瞬间惊艳味蕾,才下舌头,又上心间,这腊味让人欲罢不能,多吃几碗米饭。
如果你在春节里走到婺源。 婺源的村落里,一到了杀年猪后,家家户户就有的忙了,忙着把猪肉分好类,进行熏制,备着来年慢慢吃,再买上几十斤鱼肉来腌制,留着过年吃。游子回家的时候, 看见门口挂起来的一串串红白相间的腊肉,就知道年越来越近了。
婺源到了春节要吃年粽。 过去婺源人家过年前必须要忙三件大事,分别是煎糖、裹粽、蒸糕。 腊月二十四过后,女人们陆续蒸好糕,包好粽子,作为过年时的点心。 粽子有四个角,寓意四处都吃得开,而且一般配一小碟糖,蘸着糖吃,甜甜蜜蜜的。
婺源有名的还有婺源子糕。 在婺源方言中,鸡蛋称之为“鸡子”,又因“糕”谐音“高”,有步步高升之意。 到快过年的时候,婺源家家户户都会做糯米子糕, 寓意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子糕口感鲜香,软糯但不粘牙,猪肉肥而不腻,还可用小火煎制成表面金黄,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而在我的家乡,每到过节的时候,老家乡下会熬起大锅菜,新鲜的猪肉,大白菜,加上粉条、豆腐,咕嘟咕嘟地炖好,一家人围在院子里,大快朵颐,是春节的美食。
春节的味道,其实就藏在味蕾里,人们把祝福和自然的馈赠,都包进饺子里,藏在糕点里,炖在汤汁里,芬芳一年的时光……

味蕾上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