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雪花伴随刺骨寒风漫天飞舞,俨然就是上苍恩赐人间的美的精灵。 不消一夜工夫,大地银装素裹,千家万户都披上了厚厚的白袍子,静谧中满溢和谐与温馨。
倏忽间忆起读初中时的一场大雪。那天夜晚, 乌镇路桥南侧狭长的弄堂里积雪泛着银光。 正琢磨着窗玻璃上冰窗花何以精致剔透、葳蕤如春的我,不忍心伸出手指擦拭,而是凑近鼻息,撮圆嘴唇,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由内而外四散消融开来,这个过程美妙无比而又悄无声息。 此时,纷纷扬扬的雪花仿若稚童白嫩的小手,轻叩寒舍窗玻璃,似在喁喁私语:今夜悠闲宁静的氛围最适宜阅读了, 你可别虚度哦。 于是,我从竹制书架上取出《唐诗三百首》。纸张略微泛黄,有些年头了。不经意间发现书页留白处, 父亲那字迹娟秀的批注,流淌着他对诗人柳宗元《江雪》的偏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寥四句,字字珠玑,对仗工整,意境悠远。 君不见,高阔澄明、空灵剔透的世界了无人烟。 渺远江面上皑皑白雪深处,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独自盘坐于一叶小舟上静静垂钓。 这是一幅何等引人遐思、撼人心魄的画面。 作者惜墨如金,夸张对比,巧借大自然的雪景铺垫,凸显一种远离世俗凡尘郁闷烦恼的渴望,和追求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向往。 虽说渔翁只是微小的模糊背影,但他那天马行空清高孤傲的性格,和独立苍茫笑对人生的禅悟,却清晰镌刻于我的记忆之中。
依稀记得,早年的岁末员工体检是在邮电康复中心住一宿的,这让我得以从容宽裕地领略冬夜汾阳路别样的闲适幽静。 华灯初上,与深谙古典音乐堂奥的志鸿君结伴徜徉于梧桐树叶尚未落尽的汾阳路。斜对面音乐学院的琴房灯光敞亮,悦耳的钢琴声随风飘来,似断还续的旋律仿佛天籁之音,拨动着志鸿君的心弦。 他轻轻哼唱,缓缓叙说,哦,这是伟大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应彼得堡《小说家》月刊发行人贝纳德之约,每月为《小说家》音乐副刊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 有趣的是,贝纳德按12个月令的时序,选定12首诗提供给柴可夫斯基,作为12个曲子的标题,这让作曲家灵感勃发,使每个音符都迸发出热情鲜活的生命。
夜阑人静的路边,我俩索性驻足聆听。技法娴熟的琴师流畅弹奏出活泼而清脆的马蹄声,继而逐渐变成欢快悦耳的铃铛声。志鸿君兴奋地说,这是《十一月———雪橇》的乐章,每每听到这段旋律, 眼前就会浮现胡须上结着冰霜的赶车人在尽情欢唱,雪橇远去,歌声和马车铃铛声渐渐消逝, 白皑皑的田野归于静谧。 此时,悠扬的琴音愈发使周遭安静无比,淤积胸中的块垒似亦随着《雪橇》远去的歌声消失殆尽,心湖在这冬夜里微波荡漾,温润如初,不禁期盼翌日朝阳冉冉升起,敞怀拥抱充溢希冀的新的一天。
冬天的宁静,让我沉下心来品鉴,燃起激情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