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下过一场春雨,空气格外清新。 我在小区护城河堤上散步, 遇见一棵长在河坡上的野生枸杞树,它低矮的树身已经长出青绿的嫩叶、嫩尖来。 这嫩尖就是枸杞头, 它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一种时令蔬菜,备受人们的欢迎。
清明前后枸杞叶和枸杞头最嫩,也是口感最佳的时候。在乡野的河坡田岸、柴滩上、池塘、野坟地里,常见野生枸杞树,它枝干带刺,在杂草丛中枝枝蔓蔓地生长着,春暖花开时节,便萌发出柔嫩叶芽。 此时,大人们常拎着篮子,采摘树上的枸杞头。枸杞树上有刺,采摘时左手要轻轻地拽住带刺的枝干,右手拇指和食指掐枸杞头,这样手才不被刺到。枸杞头很嫩,能掐出汁水来。 摘回来的枸杞头,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菜。
枸杞头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青睐。 二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陡坡北山,言采其杞”的描述。《本草纲目》中说:“枸杞,二树名。 此物棘如枸之刺,蓉如杞之条,故兼名之。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枸杞处处有之,春生苗叶,如石榴叶而软嫩,可蔬食。 ”苏东坡爱食枸杞,他在《后杞菊赋》曰:“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 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同样偏爱枸杞头的还有宝钗和探春,《红楼梦》六十一回里中写道:“他俩想吃油盐炒枸杞头,就给了大观园内厨房主管柳嫂子五百钱,点了这道菜食之。 ”
枸杞头食用的方法很简单,有清炒、凉拌、做汤等。 面条擀好后,抓把枸杞头,清洗干净,切碎与葱花姜末,同时放入锅里用菜油炒上二三分钟,加盐翻炒几下即可出锅。 那青青的枸杞头被爆炒过后,盛在盘子里油汪汪的,显得更加翠绿。煮好手擀面,盛一盘白白的面条,挟一筷清炒的枸杞头,放在盘里与面条一拌,陡然有了清香,让人食欲大增。 凉拌枸杞头也是一道美食,将枸杞头洗净,在开水中一烫,切碎,再将麻油醋及各种调料倒入菜中,用筷子上下一拌,一盘香喷喷的凉拌枸杞头就做成了,吃在嘴里尤为鲜美。
记得小时候,每年清明前后,我们就提着篮子在柴滩上、河坡田塘、荒坟地里转悠,见到枸杞树,看准枸杞的嫩头采摘,采摘一篮子,一双手指基本被染成了暗绿的颜色。采过的枸杞树,很快又长出了新的嫩芽,过个把星期,又可以接着再采。 可反复采摘三四遍,待到立夏,枸杞头老了,不能食用了。 到了秋天,那一棵棵枸杞树上开出一朵朵浅红、淡白的小花,结出一粒粒像黄豆大的圆形果实,漫漫地由绿变黄,最后变成了鲜红,这就是枸杞果子。 成熟时,我们会把枸杞果子摘下来,晒干当零食吃,很甜的。
枸杞头不但好吃, 而且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除烦益志、清热解毒、明目提神等功效。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久吃,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我站在护城河堤上, 看着这棵枸杞树上诱人的清嫩的叶子和嫩头,忍不住弯下腰,顺手掐了一把。拿回家洗净后,与切碎的葱姜,放入热锅里生炒三四分钟。 一盘清炒枸杞头就好了。 盛在盘子里油亮翠绿,吃一口,先是有涩涩的微苦,再品,一种自然的清香立刻在味蕾中散开。我一边读乡贤汪曾祺散文《枸杞》,一边慢慢品尝,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难怪陆游爱吃枸杞头,留下“雪霁茆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

晨斋枸杞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