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雪松、玉兰、银杏撑起了馨苑东西南北四个角,呈现一片绿色生机。 好像没有桂花树? 兜了一圈真的没有发现秋天最香的树。 小区北面有块较大的空地,没栽树、只种草,当年开发商名之“绿缘地”,意思是业主可自己种下心愿树。
那年春天, 草地上出现了第一棵桂花树,是谁种的不知道。 第二年3月,草地上又多了一棵桂花树。 以后每年如此,过一年就多了一棵新的桂花树。 聚会时老友对我说, 他们小区爱桂花树的人真不少。 十年后将是一片桂花小树林了,到了秋天闻着桂花香飘逸多舒服啊! 他说要建议物业添几条公共长椅, 方便居民赏桂。
有一次, 老友见有人在草地上种树,走近一看也是桂花树。 栽树人40多岁有点面熟,你不就是小区旁花卉市场卖花的老板吗? 他说是的,13号楼的退休阿姨托我买了桂花树,每年来小区种一棵,至今已经种了8棵啦,有金桂、银桂、丹桂、沉香桂、四季桂等等,长势不错吧。桂花树很贵吧,老板说便宜,小的树二三十元、五六十元一棵的都有。我帮阿姨种一棵桂花树包活,过去只收功夫费10元,现在收15元。 嘿嘿,老友说差点把栽树的好事算在了物业头上。 经打听,出钱种树的老阿姨姓刘,是从纺织厂退休的,原来是个厂医。她祖籍浙江,祖辈也行医。 小时候回老家看望阿爷阿娘,见老屋周边种了不少桂花树,秋天的桂花香直扑鼻腔。 她说这树好香,问阿爷是你种的吗? 阿爷说是病人送的。当年求医的贫困农民因缺钱付了就诊费,少了买药钱,她阿爷往往就免除看病费用了,病人回家后就送来一棵桂花树表达感激之情。 久而久之,送桂花树的病人多了,阿爷的老屋变成了“桂花诊所”。
刘阿姨委托卖花人种桂花树是新传说。 她2005年退休,遇上国家第一次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 种桂花树是她要表达的一种感恩方式,同时也寄托自己的美好向往,希望以后每年能加养老金,生活过得像桂花一样香。 刘阿姨栽树的节奏,与加养老金的节奏同步。 18年来每年都加养老金,至今她种了18棵桂花树。 今年两会闭幕后,传来第19次加养老金的好消息。 过去的刘阿姨如今变成刘阿婆了, 但不显老相,70多岁的人白头发很少,脸上皱纹也不多。 她有一个儿子早年在改革开放中出国留学,后来娶了一个外国老婆定居在国外了。 刘阿婆说在新时代开心日子多,老年人越来越受关心,自己是网上流传的“幸龄人”,有这么多的桂花树相伴,她生活不感到孤独。 阳春3月,刘阿婆看着栽下去的第19棵桂花树露出了笑容。 老友问她春天来了,3年不出门,今年打算去哪里旅游? 刘阿婆说自己与桂花树有缘,还是想到桂林去看看。我听了这个故事, 好像在春天里闻到了“桂花香”,老友说四季桂就是全年香呀。
咱养老金也加了12次了,却没有种过一棵树。54年前从上海出发去当兵,那天是3月12日,竟成为了后来的植树节。今年我也种了一棵桂花树作为纪念吧。

19 棵桂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