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每周开例会
改造前
改造后
文/记者 殷志军 李瑾琳 图 /陆翔
“停车难综合治理”是上海市委、 市政府民心工程之一, 多年来, 各级政府不遗余力推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随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 家庭自备车1辆、2辆甚至多辆都有,油车、油电混合,纯电汽车更是多款并进。作为一个旧小区,本身物业管理问题就积重难返, 缘何近两年来, 不仅基本满足了小区业主停车需求,还有部分空余?
3家物业“当家”停车费收费混乱
长桥一村小区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小区,是商品房、售后房、租赁公房、混合型老旧小区。 小区有住户1621家,下设两个居委。 2003年至2004年,曾经有三家物业管理,管理扯皮,报修拖延,环境脏乱差。2004年后,三家物业并一家,扯皮现象有所缓解,但停车混乱场面愈演愈烈, 小区居民自设地闸、油桶占道抢停车位。 为了多停车,绿化带遭任意反复践踏,更有甚者,小区满满的停车,可停车账目不见增多。
小区业委会主任张思琴说到此,情绪激动。 她说,业委会“被逼无奈”,作为一个70多岁,已经50多年党龄的业委会主任,为了全体业主的利益,发动业委会全体成员加上居委主任钱佩华带领工作人员全天候分班驻守,盘点进出小区车辆以及夜泊车总数,将“家底”盘清。 2017年6月,正式启用小区大门智能道闸。
道闸启用堵住了一些管理漏洞,但个别保安乘夜深人静,拔电让道闸“失能”,手动操作,干起了中饱私囊的勾当。由于管理混乱,业委会调查、取证,2017年下半年,小区业委会启动业主大会炒了物业公司的“鱿鱼”。
新物业接盘三驾马车合力“扶正”
重疴用猛药。 长桥一村老旧小区停车矛盾不断升级,邻里之间有时为停车位争执不断,有的车辆白天不敢开出门,唯恐丢失车位。 捉襟见肘的维修基金又没有公益资金的及时补给, 小区业主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缺失。 2018年1月1日, 由张田超挂帅的辰开物业公司接盘长桥一村小区, 在长桥街道房管办专业指导下,在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监督引导下,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合同,有效落实物业服务主体责任。 积极配合政府“三旧”变“三新”实事工程和“美丽家园”行动,三驾马车合力,祛邪扶正。每周三召开例会,对小区居民提出的的意见,经过大家讨论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共同协商遇到的问题及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序推进美丽家园改造,通过一项又一项改造,让小区居民满意,让小区换新颜。
长桥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唐维说,从2018年至今,在长桥街道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美丽家园”建设,房屋外立面翻新、增设敞开式车棚、小区绿化工程改造、人行步道铺设、大楼消防改造、小区健身活动场
所设施添置、加梯工程推进……党总支委员周佩芳阿姨兴奋地说,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我们小区停车位从原先一百余辆一直发展到如今近四百五十辆,率先在长桥地区实现了小区真正的停车自由。物业公司经理张田超说,我们通过绿化工程改造, 腾笼换鸟的做法,不仅基本满足了小区业主停车难,白天还可以向周边小区及社会流动车辆临时开放,错峰停车,过去的停车乱象一去不复返。
停车有规划人治变法治
车位的扩容毕竟有限, 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规则作保障,停车乱象一定会死灰复燃。 鉴于此,业委会全体成员召开例会,起草了停车管理规约,征询全体业主意见并通过,终于在2020年底出台了《长桥一村停车管理规约》。
物业公司根据小区业主大会通过的停车管理规约,对小区业主包月车、小区租户临时停车、 小区直系亲属探亲临时停车、 社会车辆临时停车等都作了人性化管理收费规定,同时对有多次不良停车记录车辆拒绝驶入小区。
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小区停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张思琴主任说,周边小区争相来我们这儿取经,此外,针对小区内一家幼儿园、一家托儿所的接送孩子时进出车辆频繁,挤兑小区车辆情况,“三驾马车”重新布局了小区通车单行道(北门进西门出), 两所幼托机构旁添加人行步道,使整个小区人流、车流更加有序、合理。
党的温暖照民心一村居民乐陶陶
如今, 进入长桥一村小区, 树木葱绿,鲜花吐艳,鸟鸣声声,仿佛是“世外桃源”。居民王阿姨激动地说,现在整个小区面貌大改变了,没有党和政府为民实事工程的推进,哪有我们如今的“幸福家园”。
唐维书记说,机动车停车位改造、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停车棚改造都告一段落, 接下来物业公司将在几个点安装机动车集中充电桩, 以实际行动支援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 小区63号、70号、76号加装电梯前期工作基本落地,不久的将来,一村小区居民幸福感会日趋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