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我,生活在并不富裕的家庭。“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 ”儿时我们是唱着这首歌谣,打着花灯迎来每年元宵节的。 每到这个时候,祖父都忘不了扎几盏大花灯送给我们每一个孩子,以祈盼来年的生活能像这大花灯一样红火旺盛。
祖父双手灵巧,有着一手扎花灯的绝活儿。 每到年后的元宵节快要来临之际,祖父舞动灵巧的双手,将一根根薄薄的竹篾就着蜡烛的火苗,慢慢地烤烫,小心翼翼地弯曲,扎成各式各样的花灯骨架。 花灯的骨架做好后,就忙着糊彩纸,贴剪花,绘彩画。
祖父扎花灯总是尝试着考虑运用新的材料,以新的制作方法、新的造型、 新的风格赋予花灯新的生命。主题若是动物或人物,他将主角设置为运动中,或歌唱演奏中;若是有其它搭配角色,他会把两者之间营造成充分互动的状态。
祖父用彩笔在花灯上画着一幅幅图案,尤其是那些龙、凤、松、竹等在红蜡烛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高贵、挺拔。 祖父每画上一幅,还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上一段小故事。 一段小故事讲完,一个精致无比的花灯便诞生了。 这时,祖父会把扎好的花灯亲自送到我们的手中,于是我就点上花灯里的蜡烛,兴奋地冲出家门,融入那寒冷的暮色中。
祖父扎的花灯为我们物质贫乏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情趣。 盏盏花灯,诗情画意,流光溢彩,映照出祖父那多皱的笑脸,点亮了孩子们欢快的童趣。

祖父扎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