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丽敏
本报讯 从今年9月开始,上海市中国中学为了让学生们从源头上感受非遗文化,学习手工技艺,率先探索并开展了系统的“非遗”通识教育。
在下午的第一节课上,六年级5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面做馅制作汤圆,他们的指导老师是来自东泰祥生煎馆的点心师傅。 老上海人或许都知道东泰祥生煎馆是上海有名的传统古法制作生煎馆,可是知道其生煎制作技艺是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却不多。
在室内运动场上,武术大师为学生们演示了今年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卢氏心意拳。 据拳谱记载,心意拳为岳飞所创, 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拳, 由龙、虎、熊、马、猴、鹰、鹞、燕、鸡、蛇十大动物组成。 学生们通过十种形态各异的拳形,见其意,观其心,仿佛还能看见岳飞当年奋战沙场的豪迈英姿。
据了解,今年中国中学的非遗课程由真如麦秆画、 查氏打花棍、海派蛋雕、海派面塑、乔家栅糕点制作、沪剧、上海绒绣等多个项目组合而成。 学校邀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参与课程研发,学生通过深度参与,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学习真正的非遗技艺,而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与体验,学生们已经小有收获。
中国中学探索非遗文化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