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柴斌
在上海, 有44处历史风貌区、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 优秀历史建筑涵养着城市气质,各个时期、各个风格、各个国家的建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保护、修缮无疑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 把人才留住、把绝活保住,上海为此不懈努力,因此, 上海首个老建筑修缮技艺工坊“345传习工坊” 在徐汇区应运而生。 近日, 上海市房屋修缮行业首个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手工木工项目在“345传习工坊”正式开班,在此基础上,明年上半年将开设房屋修缮砌筑工、 抹灰工的职业技能等级培训。首批61名学员和授课老师代表参加活动。
仪式过后, 首个技能等级培训手工木工项目正式开班, 参与培训的房屋修缮人员都十分珍惜培训机会, 课堂上认真听讲,详细记录,有疑问就积极向老师请教。 学员们纷纷表示在培训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 将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为房屋维修拓宽思路,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据了解, 目前房修行业的现状是需要维修的老房子越来越多, 但是懂得维修,会维修的专业技能人才储备量不足,还有修缮的方法不规范, 修缮的材料选择不够正确, 修缮的技术不够专业。 因此,在市房管局的领导下,在市住宅修缮中心的指导下,市房修协会于2020年初启动了房屋修缮领域的手工木工、 砌筑工的培训项目研发工作。 希望今后通过一轮又一轮系统性全方位培训, 能够输送一批专业技术过硬, 愿意从事修缮工作的匠心人才。
上海市房屋修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冯蕾表示,“他们的职业等级是全国通用的, 有这样一个认证他在市场上就有了社会认定的价值和经济的价值, 对于我们房屋修缮行业的发展来看, 是一件利国利民推动行业发展的好事。 ”
据了解, 上海市房管局为解决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历史建筑保护、物业维修、 建构筑物拆除等房屋修缮和管理行业高技能人才不足, 体系化培训不健全和传统工艺工法传承不够等问题, 制订了《上海市住宅修缮技能提升匠心行动计划(2020-2022)》,以构建“五位一体”技能人才选拔培养体系为目标, 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比学赶超的创新精神,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通过丰富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拓宽技能人才使用渠道,提升全行业对修缮技能人才重视,增强从事房修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
人才留住 绝活保住
上海首个历史建筑修缮实训基地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