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城区徐汇区,有着丰厚历史文脉,紧贴时代发展脉搏。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新起点,徐汇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紧扣“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积极推动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双向赋能、双向提升,依托区域化党建资源,创新推出“实践汇———新时代文明实践课堂”。
全域延伸讲好文明实践故事
“实践汇”突出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 立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干什么、怎么干、怎样干得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和案例相印证,努力实现理论引领性、实践指导性和方法示范性相统一。特别着力于解决具体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深入剖析、靶向施策。
特别是,汇聚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新理论、新实践、新思考、新方案,搭建专家与群众互动、 理论与实践共融、学理与事理贯通的文明实践课堂平台, 讲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故事。区领导先后带队赴13个街镇开展两轮全覆盖调研,提取热点亮点,挖掘出72个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文明实践案例。 从中反复研磨、精心提炼出强化理论宣传、设计文明实践项目、有效整合资源、助推社会治理、提升群众参与度、建设志愿服务队伍等6大基层关心的议题,深度梳理出25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特色案例,让课堂内容可感可知可及。
每期课堂根据不同主题及实践案例,设置案例分享、微论坛、专家主旨发言等环节,形成思想交锋、碰撞火花。 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志愿服务团队等用情景剧、独立演讲等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方法来讲身边事,让文明实践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同时,扑下身子抓落实,筑好徐汇文明实践的“蓄水池”,致力于向基层推广各具特色、 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文明实践的内涵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扩大示范辐射效应,让文明实践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员参与探索实践创新路径
“实践汇”努力探索文明实践助推社会治理的建设路径,发挥好文明实践组织动员、 宣传教育群众的优势,积极打通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凝聚多元主体,着力促进自治共治,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比如积极挖掘居民参与电梯加装、城市微更新等公共事务的基层案例,带动全区居民在自治共治上充分讨论、表达需求、共同决策。
全周期打造有显示度的软实力
首先, 积极倡导以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动员人人起而行之,营造“人人都是精彩故事传播者”的良好氛围。
其次,培育共同体精神。
再次,强化文明引导力。传播新思想 弘扬新风尚 探索新路径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新思汇———群众身边的理论大课堂”,着力打造理论具体可感、群众愿意倾听、 资源开放共享的宣传教育课堂,助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今年第二季面向青年群体, 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线,强化时代特征、徐汇特色和青年元素, 用生动语言阐释党的理论,通过青年群体感召青年群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近青年。 把理论研究融入时代发展,推动青年群体、广大人民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如何设计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实践汇”围绕加强文明实践项目设计,紧扣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品牌项目汇聚力量、凝聚群众,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比如, 龙华烈士陵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打造实践品牌项目:初心之地“龙传人”。 面对1.3公里的讲解路线、1.2万字的讲解内容、257位英烈和英模人物, 龙华烈士陵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牢记使命之重,责任之大,近三年来筹建了一支1063人的“龙传人”志愿服务队,将“初心之地”的志愿者们塑造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通过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汇聚龙传人的志愿力量, 演绎令人动容的红色情景剧,坚持让核心价值凝心聚魂,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级阵地如何有效整合资源
“实践汇”探讨各级阵地如何挖掘、激活、撬动区域资源,打通理论宣讲、社会治理、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各类平台资源,形成统筹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整体合力,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
比如, 徐汇滨江文明示范带,以22个“水岸汇”串起人民城市的文明水岸。 围绕“水岸汇,惠你我,共享卓越西岸新生活”服务理念,结合滨江文明示范带建设,徐汇滨江在8.4公里岸线共设置云建筑站、 格楼站等22处水岸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把最好的滨水资源留给人民。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助推社会治理
“实践汇”围绕“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探讨如何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创新载体,在推动基层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智治融合发展中,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距离徐家汇中心建设工地步行不到5分钟,多年来隐藏着一片城市“低洼地”———徐家汇街道辖区内的老旧小区乐山新村。在“片区一体化”治理模式下,乐山新村联合5个居民区、职能部门、物业公司党组织成立“综合治理临时党支部”,组建“乐街坊党建666”“幸福乐加梯” 等49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入户大走访、打造特色公共空间、搭建协商共治平台,有序推进各项为民实事项目,优化整体公共环境。如何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群众参与度
“实践汇”始终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群众既是文明实践服务的接受者,也必须是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在课堂上,探讨通过加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有效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群众参与度的方法路径。
比如,长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推出“清和星期二”,打造一个流动的文明实践市集。文明实践市集从群众的需求呼唤中“因需而生”“因约而成”。 众多“热血老年”和“阳光青年”的身影陆续出现在社区中。如何建设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
“实践汇”重点探讨解决志愿者队伍从哪里来、来了做什么、怎样做得好的问题,推动志愿服务在城市社区基层蓬勃开展,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效运行。
比如, 天平街道拿出最好的资源服务居民,不断升级改造66梧桐院·邻里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聚焦区域资源精细化配置, 关照居民生活方方面面,将养老、育幼等便民服务及展览、演出、讲座等高品质文化供给讯息收录进每月一张的“生活菜单”,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美好生活体验。(转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