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 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要求,各区、各部门发挥比较优势,整合提升一批城市软实力资源要素,打造一批有显示度的城市软实力建设亮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徐汇区在提升城市软实力实践中, 坚持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着眼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和群众需求,着力塑造有显示度的群众身边的理论大课堂“新思汇”,通过理论与实践互通、专家与群众互动、线上与线下互联,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通过看“大变化”感悟思想,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城市改革发展的大变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最生动教材。“新思汇”理论大课堂在所有线上和线下活动中, 精心选择变化巨大的场景案例, 积极探索宣讲思想的方法模式,以“变”求“悟”,坚定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 比如,从发展大变化感悟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新思汇”开篇大课走进徐汇滨江,走过曾经的沙石堆场、煤码头、水泥厂、旧仓库,讲述徐汇区抓住上海世博会机遇,推进滨江地区整体规划改造,实现还江于民、功能开发的实践历程;理论专家、青年主讲人在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发展秀场”的发展变迁中,从滨水公共服务体系“水岸汇”建设中, 解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徐汇的实践探索与思想精髓。 再比如, 从治理大变化感悟“绣花功夫”。理论专家、街道干部带领市民群众走进徐家汇街道乐山新村, 讲述党建引领下的综合治理。 乐山新村曾是都市繁华区域背后的“异次元”,硬件不足、软件不够、环境脏乱差,在“片区一体化”治理模式下,乐山新村五个居民区联合起来,打破片区治理边界,开展入户大走访、打造特色公共空间、搭建协商共治平台,推进实事项目,老百姓的满意度参与度明显提升。乐山新村居民志愿者从前几年的100多人增加到近5000人,信访量下降了71.8%,警情下降了61.7%,实现了文明实践和社会治理的双提升。央视《新闻联播》去年12月9日头条播发了徐汇区乐山新村综合治理经验,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一年来,“新思汇”已举办两季、21讲主体课程、特色宣讲活动千余场,培育志愿服务项目500余个。
通过走“初心路”重温历史,让党的理论更具时空穿透力
“新思汇”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精心构建身临其境的授课空间,结合民生实事诠释思想理论,让宣讲教育同生动场景结合起来,让老百姓在一件件鲜活事件的激荡中引发情感共鸣、受到思想洗礼。打造“体验式初心路”。设计推出“行走中的党课”10条初心路线,串起全区上百个学习实践基地。 以徐家汇公园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为首站,打造“重走国歌之路”寻访系列;以“时代强音流芳百代”为主题,举办特色宣讲活动;以龙华烈士陵园“致敬英雄”主题实践为重点,勾画“未成年人励志地图”等。 通过融理论教学于现实实践,更有效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打造“沉浸式学习场”。发挥13个街镇“邻里汇”综合服务平台、特色文明实践阵地功能, 把家门口“小客厅”作为市民群众的“沉浸式课堂”。 比如, 在武康路老房子艺术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居民可以跟随“建筑可阅读”志愿服务团成员, 一同品读衡复历史风貌区的文脉传承、城市设计、建筑风格,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又如,在徐汇漕河泾开发区的众创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青年主讲人通过青年与城区共成长的实践案例,带领居民深入解读“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重要论述。打造“参与式议事厅”。聚焦提升群众参与度,“新思汇” 积极探索与市民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理论宣传路径。比如,在滨江水岸邻里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青年主讲人结合凌云417街区建设、社区食堂融入菜场规划、 物业品质提升等身边实践, 激发市民投身宜居徐汇建设的动力。 又如,在康健街道“新思汇”现场,市民群众来到习近平总书记2007年在上海工作期间的视察点, 重温总书记要求“把这个民心工程办得更好” 的嘱托,共同研讨新时代“康乐工程”的提升发展。在旧住房改造、加装电梯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方面, 居民也可以借助“新思汇”平台出主意、拿办法。
通过“身边人”和“新视听”讲故事,让党的理论传播更富感染力
“新思汇”把话筒递给市民、讲台让给群众, 让老百姓自己讲述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激发群众对党史的感知、对家园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轻骑兵”多层次宣讲。 整合全区领导干部、理论专家、优秀青年等千余名志愿者,组建“新思汇理论宣讲轻骑兵”。 23支宣讲小分队采用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等形式,进社区、进基层、进企业、进楼宇。 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试讲等方式,重点培育青年讲师,已发展成为52人的核心团队,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青春血脉,为理论宣讲注入青春活力,让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在青年中代代相传。老中青三代同分享。 让不同年代的老百姓,讲述自己的独特经历、精彩故事,让党史学习教育触手可及, 让老百姓真信真懂。比如,长桥街道“尚桥书记工作室”带教书记、 徐汇区三叶草儿童康健园园长、“铭言花”菜市场妇女之家代表等,从老中青三代不同角度, 分享构建5分钟居民美好生活圈、 基层社会组织服务困境儿童、为菜市场女经营户打造温馨“娘家”等实践故事,生动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理念。融媒体数字化赋能。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线下宣讲“触网上线”,以微视频形式在“学习强国”“徐汇通”等平台传播,推动理论学习“破次元”“破代际”。制作“新思汇”图文版学习素材,精准配送至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让高品质课程实现全覆盖。

我区着力塑造“新思汇”学习品牌
构建群众身边可移动的理论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