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妙瑞
不久前,在宛平剧院观看歌剧《义勇军进行曲》演出。 该剧由上海歌剧院创排,联合徐汇区文旅局制作。 演出前,主持人上台与观众互动,提问国歌的标准时长多少秒?46秒! 观众不约而同回答。 今年是国歌唱响90周年。 最有感召力的歌声, 凝聚了民族力量,推动了中国百年巨变。90年前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场景在舞台呈现,身穿学生装的聂耳激昂地拉着小提琴,身后显现百代小红楼地标建筑,这是当年录制《义勇军进行曲》唱片的地方。 扮演田汉、聂耳等左翼文化工作者,在舞台上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成唱片而欢呼雀跃。
观剧后我心生一念,走读与《国歌》相关的历史建筑进行自我教育。小时候我家住在虹口海门路,与聂耳住过的公平路185弄同春里很近。结婚后我在杨浦长阳路住了10年, 现在地铁4号线大连路站旁边的国歌展示馆,是我原来老弄堂的位置。设立该馆源于不远的荆州路上过去有家电通影片公司,拍摄过电影《风云儿女》,其中的插曲就是《义勇军进行曲》,排练时聂耳到片场指导过。
聂耳在上海留下的活动足迹很多。阅读建筑了解到,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作曲家,创作主场在徐汇, 收获都在亭子间。他戏称自己住的淮海中路 1258 号是“音乐工厂”, 可见谱曲的作品之多。参观中得知底楼过去是云裳裁缝店,聂耳住在楼上。他在狭小的亭子间里, 创作了气势恢宏、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初稿,将田汉的诗词化为激昂的旋律雏形, 带着时代的呐喊,传播在祖国大地上。后人赞誉这个亭子间为国歌摇篮名副其实。如今该旧址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立有《聂耳旧居》铭牌,供人瞻仰。 我怀着敬仰之情,打开华为手机播放国歌,相信关注祖国命运安危的聂耳在天上能听见。离开聂耳旧居时我十分感慨, 自己也住过10年亭子间。 上海有数不清的亭子间。而最伟大的亭子间属于聂耳。他把淮海路的亭子间,变成了国歌诞生之地。
走进徐家汇公园,又见熟悉的小红楼。这次阅读建筑有新发现,事先我做过“寻找国歌源头之迹”的资料准备。 过去以为1935年5月24日,地处黄浦区的金城大戏院首映《风云儿女》电影,《义勇军进行曲》从此传唱开来了。其实这支歌的第一声在徐汇奏响,就在我眼前的这栋小红楼里,它是中国第一家唱片公司———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所在地,1935年5月9日,由著名音乐人组成的7人乐队,包括中国第一位职业交响乐团指挥黄贻钧等,聂耳和群众演员一起演唱,录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首版唱片,编号为34848B。 这比电影公演早了半个月呢,可谓是国歌的第一传播地。
个人走读活动,也串起了我爱国歌的人生片段。 上过天安门城楼参观, 感受国歌响起的隆重。进入中南海瞻仰伟人故居,在国歌通过的源头宝地上,体验了一回神圣感。 18岁进军营,老部队1937年8月由红军师改编为八路军386旅投入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中陈赓司令员率部进军大西南,先后在聂耳故乡云南驻守近30年。今年9·3大阅兵中,作为抗战劲旅的老部队,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现在75岁的我在家养老,坚持每天早上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气象节目。因为这档节目7点整先播放国歌,我爱听的就是祖国母亲46秒的心跳旋律,她使我精神振奋。
祝福“母亲”平安,我们幸福永在。
伟大的亭子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