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近期流感已成为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第一的病原体,占比达到17.5%;同时,鼻病毒感染率也较高。什么是鼻病毒?感染鼻病毒后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应对?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有何区别?
鼻病毒又称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 是一种很小的单链RNA病毒, 它是引发普通感冒的主要“元凶” 之一, 在成人和儿童中非常常见,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至50%)。
HRV全年均可发病,其主要通过飞沫进行呼吸道传播,可在器物表面存活数日,因此也可通过器物—手—鼻的接触而传播。 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人群对HRV普遍易感,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
一般来说, 秋冬季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普遍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喉疼痛、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不同病毒感染也有不同特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公丕花介绍: 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于幼儿发病,2岁以内的孩子更为高发, 表现为流涕、低热、咳嗽等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明显喘息、哮鸣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流感主要为全身症状居多,一般症状较重;鼻病毒主要表现为轻症感冒,会有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典型症状。
值得关注的是, 不同疾病在用药上有较大区别。 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无对应抗病毒药物, 感染后主要采取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手段;而流感确诊后尽快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感染鼻病毒后有哪些危害?
鼻病毒主要“攻击”我们的上呼吸道,对于成人来说,主要会引起普通感冒,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喉咙痛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随轻微发烧、 头痛和疲劳等。 大多数人症状持续7至10天后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然而,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慢性病患者或免疫缺陷者)来说,鼻病毒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眼部不适、其他并发症。 尤其是儿童,鼻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想要远离鼻病毒,“预防”是最关键的一步。做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如果身边有感冒患者,尽量避免与其近距离接触,并做好相关防护。
如果不幸中招, 出现了感冒症状, 不要慌张, 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愈的。 以下是一些应对小技巧:多饮水,多休息,帮助身体恢复,减轻症状;根据具体症状使用感冒药,因为鼻病毒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它无效;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如果症状持续恶化,如高烧不退或呼吸困难,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应立即就医。 (综合自:《人民日报》)
抗生素对鼻病毒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