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迭,秋天深谙“平分”之妙。 它立在夏的余热与冬的初寒之间,既裹着丰收的喜悦, 又藏着冷静的思索,将时光温柔划分——— 一半留给回忆,一半交给前行。
初秋八月,夏的热度还未散尽, 秋的气息已隐约可感。梧桐叶缘刚染浅黄,仍恋着夏的浓绿; 蝉鸣在晚风中渐哑,藏进枝叶深处。 桂花尚待绽放, 夕阳却先为万物镀上金边,漫天霞光里,夏与秋似在轻声交谈, 绘就一幅温柔图景。
仲秋九月, 天朗气爽,暑热尽消。 田野铺展金黄,稻浪翻滚着, 风里满是五谷的芬芳;枝头硕果垂坠,蟹肥鱼鲜正当时, 处处是丰收的欢喜。枫叶燃作火焰, 丹桂飘出甜香, 大自然像挥毫作了首诗,满是诗情画意。最是中秋明月牵人情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口中咬着香甜的月饼, 眼里盛着皎洁的月光,此刻的秋天,成了情感的载体, 装满人间的团圆与相思。
晚秋十月, 万物渐趋沉寂,冬意悄悄靠近。 晨起常見白霜似雪, 印着一夜寒凉;残荷听着雨声, 枯梗映着晚霞,褪去了盛夏的繁华,反倒添了几分素净的诗意。 梧桐叶簌簌落下,秋虫也敛了声息,唯有淅沥秋雨,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时才懂,“秋后算账”从不是计较得失,而是秋天自守的平衡———给夏天留份温情作结,给冬天写段序曲开场。
不禁想起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如今我也步入人生的秋天———自退休那天起,像从盛夏骤然踏进清秋,心里曾有过失落,也有过彷徨。 如何安顿余下的时光、 安放沉淀的心灵,成了我必须答好的人生课题。
后来在社区学校习字读书, 于笔墨纸砚间慢慢悟出了秋的平分之道: 人生走到这一步, 应一半回望, 不为沉湎遗憾,只为细数过往的温暖;一半展望,不为奢求未来,只为点亮前行的微光; 一半为曾经的收获欣慰; 一半为该放下的过往从容。就像秋天连接着夏与冬,我也该接纳人生盛夏积累的热,坦然迎接生命寒冬的静。
所谓“平分秋色”,从不是时间上的简单对半,而是心境的平衡、生命的豁达。 能在绚烂后安于平淡,在忙碌中享得闲适, 在收获时懂得分享,在流逝中守得从容———这才是平分的真智慧。
愿我们都能在人生之秋,修得这般心境:不执着过往的遗憾, 不畏惧将来的未知,与岁月同呼吸,与秋色共平分。

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