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我的中学班干部郁姐锲而不舍、多方寻觅,让分别足有41年的我终于“浮出水面”,与昔日学友和玩伴相聚。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然而当大家说起我们七七届2班班主任、数学老师徐芸森时,都情不自禁地夸赞他。
只身一人从常州来到大上海打拼的徐老师,与我们相处的四年中,掏心掏肺把全部精力都用在2班53名同学身上而诲人不倦;用在钻研数学教学事业上而孜孜以求。 枯燥的代数几何方程式,经老师鲜活有趣的讲解和推算变成引人入胜的尤物;乏味的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符号,经老师逻辑严谨的重构演绎变成茅塞顿开的钥匙。 在我们眼里,徐老师就是年级数学教研组中的佼佼者,2班同学的数学总成绩在他的传授点拨下,始终保持在全年级10个班的前三甲。
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家依然对徐老师那富有特色的板书记忆犹新,特别是开启每道题目运算步骤的“解”字,总是被他书写得龙飞凤舞。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每当看到老师的“解”字,便信心倍增,仿佛世上再也没有解不出的数学难题了。
恢复高考那一年,徐老师像上足发条的时钟不停歇。每天晚上,我们2班的日光灯总是很晚还亮着,他针对高考数学大纲的知识点,糅合自己多年积淀的教学经验和解题思路,“上大课”时通俗易懂、 循循善诱;“开小灶”时提纲挈领、点石成金。 为让2班“一个都不落下”,老师操碎了心。 当顺利送走全班同学后,徐老师调到四川南路上的黄浦区业余大学教授高等数学。 60岁后依然退而不休,在业余工大发挥余热。2班同学们惦记着徐老师, 而老师呢亦牵挂着同学们,于是约定每年聚会两次,深情回忆在青浦白鹤公社学农时的那个雨夜,刚过桥的徐老师不慎滑倒河边,同学们协力相救的温馨一幕;激情回味2班同学与年级“大部队”一起,从金陵路八仙桥集合后一路欢歌,步行拉练直奔江湾机场的热闹场景。 而平时呢, 徐老师的住处宁波路上16平方米的石库门前楼就像一方磁石,吸引同学们前去探望。
噩耗是徐老师有一次去他天津的姐姐家暂住后传来的,他去了两个月都没有回来。当卫民去电询问,惊悉老师罹患胰腺癌住院。他安排好自己公司事务立马赴天津探望,此刻的徐老师脸色蜡黄,看到卫民时,深受病痛折磨的老师露出微笑。卫民轻声说:“老师会好转的,我们都等着你回上海欢聚呢。 ”徐老师的眼角流下泪水。远在美国的阿清得知老师的病情后,第一时间把专治胰腺癌的镇痛特效药空运快递给老师的姐姐。 那段日子里,同学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不幸的是,三个月后,徐老师还是走完了他69年的人生旅程。
徐老师,你是我们七七届2班永远的班主任。

永远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