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腊八节,城市的傍晚漂浮着浓郁香甜的腊八粥味道,这不禁让我记起清代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 中“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这句流传至今的经典。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体散文。书中以他与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贯穿主线,描绘了两人相互扶持恩爱情长的婚姻故事。
这对俗世男女,性情才情相近。 不贪恋功名富贵,一间屋子一畦地,满足于布衣蔬食的简朴生活,追求精神的自在与愉悦。
闲暇时分,两人喜欢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听鸟鸣,观花开,静候夕阳西下。
他们相伴多年,把困苦的生活过出了诗情画意,让平凡的生命在尘埃里开出了花朵。
他们举案齐眉, 在23年的柴米生活中, 活出了春花秋月,活成了人间佳偶的样子。
他们把不染铅华的静美与风雅,诠释得淋漓尽致,成为乾隆年间江南苏州城中市井人家的一幅卷轴画。
人们常说的把日子过成诗,其实,二百多年前的他们已经过上了。
现实生活中不难听到一些抱怨,说没有把生活过出精致过出情调,是因为缺钱。此言差矣!
真正审美的人生, 即便穷顿,也要尽可能地保留高贵的人生态度, 和精致的生活艺术,活出真情真趣。
身在俗世红尘,很多时候会生出许多无奈。
闲时读读《浮生六记》,几案一杯清茶, 油然而生的恬淡之情, 和字里行间的清新之气,顿时令心纯净如水。
生活还是需要点仪式感的。
张爱玲曾说:“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能让我们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
寒冬腊月一炉火,杂粮豆果煮成粥,这一幅飘着香甜味道的画面,也是万家灯火餐桌上最暖心的一道俗世烟火。
在寒风萧瑟的异乡,更需要一碗热粥安暖。
下班后,我就把中午在公司餐厅带来的一碗八宝粥倒进砂锅,丢进几粒红枣,加点水和麦片,中小火慢慢煮,直到满屋子弥漫淡淡的甜香味儿。
我则坐在不远处,以文字添香。
莎士比亚说:“人应该生活,而非为了生存而活着。 ”
生存是一种形式,生活则是一种态度。 生存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高境界则是把平凡的日常,活出了生命的滋味。
有人伴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美好愿景,貌似简单,实则需要非同一般的运气与情怀。愿此时读到这篇文字的你,无论身在他乡或家乡, 都有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一个笑问“粥可温”的良人。

腊八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