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记者 殷志军 陆翔 通讯员 杨平 杨丽
8月30日,热浪依旧翻浪。 上午九时许,位于漕溪路203号的漕溪公园在骄阳下,古树葱茏,步道蜿蜒,在静谧、温馨的氛围里,游客数十来人与园林景观交织成一幅流动风景。
瞧,百年牡丹树分散成数个小花圃,头顶遮阳罩,在休养生息,蕴育着来年三月娇艳怒展;改造后公园,加强了人行步道,围墙窗景的透视,天人合一,每个角度都能透视着生命的张力。 有中老年人亭子下集体演唱沪剧《昨夜情·为你打开一扇窗》; 有儿童在老人庇护下满头大汗骑着童车比赛的;有玩跷跷板、罗盘推手的;更有挥舞着扇子,嘎山胡的……
据了解,公园始建于1931年,1935年落成。园内有赑屃亭、倚望亭、韫碧亭等古典园林建筑,并有照池、太湖石假山等园林造景。 1958年10月改造后对外开放,定名为漕溪公园。1982年,向东、北两侧扩大园地,形成南北两园。2004年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将南北两园连为一体,奠定了整体公园格局。 园内共有13棵古树,彰显公园历史悠久、见证百年风雨变迁。具体为古牡丹8株,香樟、百年紫薇、重阳木、核桃、油柿各1株。是目前沪上拥有百年牡丹数量最多的公园。
2023年8月徐汇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启动对漕溪公园的提升改造,此次改造在尊重原有漕溪公园历史风貌和绿化本底的基础上,进行设施更新和能级提升。 改造以“溪山行旅、国色巡香”为设计理念,展示百年公园的历史古韵、牡丹特色,以生态优先、使用者优先的宗旨对公园进行整体提升焕新。 区绿容局有关人士介绍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公园围墙打开、古树专题保护、古建筑修复、园路系统梳理、活动场地优化、夜景灯光提升、设施设备更新等,打造传统园林文化与当代休闲游憩并重的全年龄段城市开放公园。改造后园内共有100余种牡丹、20余种芍药,结合古牡丹形成具有漕溪公园特色的牡丹群落,进一步强化了漕溪公园牡丹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