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下班,我从门卫那儿取出发小老胡送我的十只螃蟹。我拎着装蟹的塑料袋走到小区大门时,蟹竟然把塑料袋咬破了, 有一只爬了出来,我一把就把它捉住,拿在手上,是个公的,它很刚健有力。 有人见状问我,蟹哪里买的,我笑道:“此蟹故乡来! ”
老家四面环水,东有荡,西有湖,沟塘圩渠众多,芦苇丛生,水草成片,水肥饵丰,生物种类很多,而最吸引眼球的,当算又肥又大、机灵可爱的蟹。螃蟹的两个螯子和爪子都有毛,在我们那儿有人叫它毛蟹。 每年寒露过后,我们孩子光着脚,拎着鱼篓,扛着小铁锹到河边、沟渠里去掏螃蟹。 螃蟹天性好斗,两只大螯子就像裁缝剪刀一样厉害,为了对付它,我们想出了许多绝招。河道边壁上有一个新打的蟹洞, 洞口有螃蟹爬的新鲜爪印,就悄悄地将一根细小的竹竿伸进洞里,在里面轻轻搅动几下,然后抽出竹竿守在洞囗,不一会儿,就见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慢慢爬到洞口,先用两个特大的螯子在洞囗上下左右打探一番之后,再舞动大螯爬出洞口。 我们胆大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猛地用手按住后背, 随后从两边夹住甲壳,拿离洞囗,将螃蟹放到鱼篓里面,再盖好盖子,继续找洞掏螃蟹。 两三个小时就能抓到一篓子的螃蟹。 那时生活水平低下,拎到菜市场卖,二角钱一斤。 把卖剩的残蟹拎回家,母亲煮上一锅,盛在大盆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揭开烫手的蟹盖,就吃蟹黄和膏,大螯和爪子很少吃,就这样,有时候还能吃得嘴唇舌头都破了。
螃蟹吃法很多,我喜欢清蒸。 我把老胡送我的螃蟹刷洗四只,再用绳子将它们扎起来。 如果不扎的话,螃蟹会在蒸笼里爬动,这样它们的膏和黄就会流出来。蒸好起笼,配好佐料,就可以吃蟹了。
老家的螃蟹比其它地方的蟹要肥,粗野壮实,两个大螯像两把锤子,腿脚也粗,黄多盖大。 公蟹里面的膏质好,吃到嘴里,立刻就能黏住嘴巴,想开口说话都很难。母蟹蟹黄黄橙橙的,就像鸡蛋黄子,一口吃下去,口感太鲜美了。 吃蟹要算妻子最讲究,她用网上买的精致的吃蟹小工具,敲打、钩掏,将一只肥蟹的肉掏得干干净净。 每次吃完后,妻子还用胶水把蟹壳及大螯、 爪子粘在一张A4的复印纸上, 将两粒小黑豆粘在蟹壳左右,就制成一只横行无忌的蟹,她还加个标题“此蟹故乡来”,然后拍成抖音小视频,发到朋友圈里,朋友们都夸妻是吃蟹制蟹的高手。
我吃蟹没有那么多讲究, 抓起螃蟹, 就想起儿时掏螃蟹唱的儿歌:“大呀大螃蟹,两只大剪子,八呀八只脚,一对大眼睛, 全身硬壳壳, 大呀大螃蟹,求你爬出洞,不伸剪子让我捉……”坐在桌前,揭开蟹盖,蘸点姜醋,吃着故乡的蟹,这熟悉的味道,嘴知道,肚明白,心不宣。


此蟹故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