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记者 殷志军 李瑾琳 沈烨文(实习) 图/资料
徐汇区康健街道茶花园小区居民宋宝琴, 刚刚被评为徐汇区2022年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近日,记者见到了她,她和气爽朗,一点也看不出她已经65岁了。 对于自己当选徐汇区道德模范,她说她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疾病无情 人间有爱
宋宝琴说,她从小到大,父母的教育比较严格。 母亲给她的最重要的教诲就是: 只能做好事,不能做不好的事情。这句话让宋宝琴记了一辈子。 她结婚以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一直到宋宝琴自己也做了奶奶, 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直都是和乐融融。 宋宝琴性情温和,从来没有跟长辈红过脸,不管是做儿媳,还是做婆婆、做奶奶,她都坚持与人为善,维护了这个小家庭的和睦与幸福。此外, 宋宝琴和她的邻居王阿姨的故事, 感动着社区里的很多很多人。
王阿姨今年87岁,党龄近60年, 她和爱人都是解放军总后勤部转业到地方的军转干部。 年轻时,她热爱运动,身体也不错,儿女双全,家庭幸福。然而, 命运接二连三地打击了王阿姨。由于遗传性疾病,她的爱人和儿子先后都因病去世了, 唯一的女儿如今也已年过六旬, 同样患有家族遗传的慢性肾病,住在外区,根本无力照顾老母亲。 好在周围的邻居都非常照顾王阿姨。2007年,同楼层搬来了宋宝琴一家人。 王阿姨说,她看见“小宋”夫妻俩家庭美满和睦的样子, 就觉得特别喜欢, 听说宋宝琴和她爱人老许都是党员, 更有了几分亲切感。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宋宝琴也经常照顾王阿姨,作为社区第八党支部委员, 宋宝琴平时还配合支部书记做好关心慰问老党员的工作。
突发重病 守望相助
随着年龄增大, 曾经拿过门球比赛第一名的王阿姨患上了多种慢性病, 慢阻肺、 冠心病、糖尿病,还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折过多次,膝盖里打了钢钉, 她膝盖上长长的伤疤令人触目惊心。 行动不便的她走路都要扶着一台小小的轮椅车。宋宝琴经常帮助王阿姨买菜、倒垃圾、测血糖,家里登高爬低的活儿, 都是宋宝琴和爱人老许来帮忙, 其实老许的身体也不是太好,心脏还装了支架,但王阿姨只要有需求, 两人随叫随到。王阿姨十分感激,宋宝琴却只是用“我们都会老的”来回应王阿姨。
一年多前, 王阿姨突发严重的肠出血, 她赶紧给宋宝琴打电话, 当时宋宝琴一家正在外旅游, 其他邻居赶来用私家车送王阿姨到第六人民医院看病。宋宝琴也急忙赶回家,她多次去探望住院的王阿姨, 陪她做各种检查,为她做病号饭。王阿姨出院以后,因她年事已高,恢复得比较慢, 宋宝琴更加用心照顾王阿姨, 给她做可口的菜肴,定期陪她去复诊,帮她配药,三百多天里,坚持不懈。 王阿姨说,“她家桌上有什么好吃的,我家桌上也有。 ”夏天的糟毛豆、卤素鸡,宋宝琴知道王阿姨爱吃,精心制作送到她家里。
情同母女 慰藉心灵
有时候, 考虑到宋宝琴自己也是当奶奶的人,家里有个9岁的小孙子, 王阿姨也很体谅宋宝琴, 听到小孙子叫“阿娘(奶奶)”,她就不想去麻烦宋宝琴,宋宝琴却“埋怨”说,“王阿姨, 有什么事情还是要跟我们说,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我一点不觉得麻烦。 ”
其实,对于王阿姨来说,最困难的事情,除了病痛,还有情感上的伤感和孤独。 王阿姨坦言,独处时,想起逝去的亲人和目前的困境, 会触发她悲伤的情绪。每当这时,宋宝琴会过来陪她聊天,一聊就是大半天,王阿姨讲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宋宝琴聊聊自己调皮的小孙子, 她对王阿姨说,“遇到事情不要担心,我们都在。 ”这种生活上的照料和情感上的陪伴,给了王阿姨不少慰藉。
王阿姨十分感慨,她说,“我都87岁了, 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人。 ”她曾亲手一笔一划地写下宋宝琴帮助照顾自己的事迹,交给居委会,表达感谢。茶花桂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岚岚也说,居民区平时很注重对高龄独居老人的照顾, 也会安排“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结对子,在高龄老人有困难时提供帮助,但宋宝琴所做的事情,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邻居该做的事情范围, 她和王阿姨的感情,不是亲生母女,胜似亲生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