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巴子
日 记
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的开头,有这样一段台词:“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 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 世界上还发生了这样一些事情: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我们应该相信,这绝不是编剧刘震云随意在剧本里写这么几个互不沾边的事件。他这样写,一定有他的道理。
连日横卧病榻, 随手翻看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日记, 发现在1914年8月1日这天, 他日记里只写了两行字, 第一行是:“德国向俄国宣战,”第二行竟是“下午我要去学游泳。 ”读了让人忍俊不禁。
同一天的日记, 产生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人视角。 两个军事帝国的暴力对抗,个人要去游泳池扑腾,两个课题无论如何也无法并列起来,可在作家们的眼里,宏观世界虽有它该有的宏大叙事, 而它不应该耽误每一个个体的独特课题。 想象一下,即使没有盛唐时代的到来,玄奘照样也会去天竺求取佛经; 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3000多万人,也不会耽误爱因斯坦在这期间提出他的广义相对论。
构成人类文明史最灿烂的部分, 其实就是一连串个人课题结出的果实, 而不是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所谓大事件。 2022年上半年已然过去, 这半年里人人都过得有些五味杂陈。那些曾经积淀下来的经历,或许正可以帮助人们牢记时间大节点的关键。
我们正在度过2022年的下半年了,我们可以把往事翻个篇,在迎接新的开始的同时, 关注一点个人的记忆, 或许会有那么一两个正在辉耀着历史的光彩。
军 训
每年的这个时候, 一些大中学生又要面临一个人生的新课题:军训。高一和大一的新生,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 必须参加一段为时不一的军事训练。 人生的第一串汗珠与骄阳的炙烤,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曾经和一位专门从事学生军训的教官聊过。 问他军训的本质是什么,他说,“军训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下来的能力。”这大出我的意料,一般的理解,军事训练的主要目的, 应该是提高士兵的杀敌能力才对。 而这位教官却说,听起来,两个目的好像并不矛盾,因为战场本身就是零和博弈:自己能生存下来,意味着敌人被干掉。但这两种视角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杀敌,只是从技能的角度,同时也是从人的意愿角度去考虑问题,但每个人的杀敌意愿、 克敌技能总是波动的,忽高忽低,难以掌控。 但你必须相信一个事实: 再勇猛的战士,战场上第一个潜意识,都有要让自己先活下来的本能。理解这一点,让参与军训的人或开枪、或隐蔽,或多人合作、或单兵突进,都是为提高他的生存概率, 士兵投入训练的热情一般都会高涨。
所以, 军队里常喊的一句口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也同样适用于高一、大一的学子们。艰苦的军训, 正是让他提前储备应对未来学业生涯可能出现的艰难, 其中蕴含的玄机便得到了解释。

时光的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