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林市集

乌中市集

长桥菜市场
文/记者 柴斌 施悦炜 图/资料
菜市场里藏着市民们一日三餐的烟火气。 如今上海线下消费正在有序复苏,徐汇区内的多家菜市场逐步有序恢复营业。
根据徐汇区“无疫菜市场”创建方案的工作指导要求,新徐汇集团菜篮子公司旗下的乌中市集及时采购消毒设备,7月13日率先进行消毒设备安装。 经过徐汇区商务委和街道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工作后,位于徐汇区乌鲁木齐中路318号的乌中市集在7月21日正式线下复市,首批约10户经营户率先恢复线下经营,包含蔬菜、豆制品、肉类、熟食等零售品类。
新徐汇集团:线下恢复经营户占近四成
7月30日,经过相关部门指导验收,宜林市集第二批商户正有序恢复经营, 现有约10户经营户恢复线下,恢复经营户占市集近四成。7月初市集进行消毒设备安装,引进6台AOE空气消毒净化器与4
台雾化型消毒设备,对市场内重点区域进行持续喷洒消毒。
在市集内,记者看到,蔬菜区、肉类区、水产区功能分区一目了然,为丰富周边居民的购买选择,市集内提供水产、牛羊肉、腌腊制品、切面、水果蔬菜等几大品类,现场环境整洁舒适。
“市场恢复营业了,我们老百姓又能买到新鲜平价的本地菜。 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市民陈阿姨表示。
在水产区,鲜活鱼虾量足价稳,鲍鱼、草虾等水产品种类丰富。“现在市场管理好了,环境整洁,顾客也愿意来我们这买东西了,这样管理受益的是我们大家。 ”市集水产区经营户张先生说。
根据防疫要求,目前开业的乌中市集、宜林市集和高安生鲜三家市场的员工及经营户每天必须做好“1+1”抗原和核酸检测工作,严格执行在岗全程佩戴N95口罩。所有进入菜市集人员,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顾客须持有“健康码”绿码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体温无异常(<37.3℃)后方可入场,确保人员信息可查询、可追踪。
此外,店内引进先进的消毒设备,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消毒措施,沉着有序应对防疫工作,店内环境和工具做好每日消毒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在防疫的同时,市集做好每日货物进场索证索票和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按要求落实食品“三专、三证、四不得”等疫情防控措施,并做好台账记录。 新徐汇菜篮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作为国有企业下属的菜市场,必须严格按照‘无疫菜市场’的建设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把控和进出人员的管理,把安全放在首位,为老百姓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放心的采购环境。 ”
据了解,目前新徐汇菜篮子公司下属的乌中市集、宜林市集和高安生鲜已经恢复经营户营业,漕河泾市场和复兴中路市场已完成相关部门验收,即将恢复营业。
铭言集团:5家无疫菜市场恢复营业
除了新徐汇菜篮子公司旗下的3家菜市场之外, 铭言集团所属的长桥菜市场、广元菜市场、延庆菜市场、新罗秀菜市场、宏润菜市场目前已经恢复营业,对市民开放。
记者在长桥菜市场看到,市场按照严格的进出口管理,对进出菜场的人流进行了分离,每位市民进入菜场需要扫场所码,通过“数字哨兵”验证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并测量体温正常后方能进入市场。
铭言集团副总经理吴建民告诉记者:“我们按照区商务委和街道的要求,逐步向‘无疫市场’建设,对符合复市条件的商户每天早上进场前都要核验24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以及早晚两次抗原检测。 此外,我们每日开张前和关门后会各进行一次环境消杀, 针对重点区域和公共设施会适当增加消杀频次, 确保市场从业人员和顾客的安全。 ”
记者注意到,进入菜场,经营户一律佩戴着N95口罩和手套,防护措施十分到位。 新鲜的肉类、蔬菜、水产、豆制品、水果、熟食等货源充足,应有尽有。经营户忙碌地给顾客称重装袋, 各类摊位让广大市民找到久违了的亲切感。“平时我们就在这附近买菜,这里菜场老好的,东西也多而且比较新鲜。 对我们来说价格比较公道。 ”市民许女士表示。
来自安徽阜阳的经营户小张告诉记者, 自疫情发生后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做生意了, 现在回到了熟悉的摊位, 对生活和经营又重拾了信心。“生意恢复得挺好的,比以前生意好多了。老百姓都认可我们,我们也愿意给大家卖得便宜实惠一些。 ”
按照区商务委要求, 从6月1日开始,长桥菜市场面向社会开放,到了8月初,经营户的比例从30%提升到了80%。 目前有80余个摊位恢复了经营,市场内的产品一律要求品牌供应商为主, 通过厂家直供的方式,既保障了商品的安全,也保障了市场的安全。
“铭言集团在徐汇区下属管理22家市场, 已经通过验收开了5家,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无疫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在区商务委验收合格以及属地街道同意的情况下, 逐步开放所有的市场。为了市场的安全, 保障市场正常运行下去,相关的防疫设施和举措是十分必要的。 ”吴建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 目前徐汇区已有8家菜市场已经恢复了商户进场营业。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菜市场有序恢复营业, 进一步缓解市民的买菜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