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硕洋
“王法官,我这里有一起相邻纠纷,特别棘手。 ”今年5月上海疫情封控期间,“甘棠树下” 社区法官工作室主任王宏霞接到一通来自人民调解员的电话。
原来,一位独居男子经常把排泄物倒在自家一楼院子里,二楼邻居因气味难闻多次找他理论无效,居委几番劝解未果后,调解员联系到王宏霞,请她指导调解。“先要化解他因为居家产生的对立情绪。”王宏霞建议居委先对男子进行关心和帮助,在其情绪缓和后,由居委人员、社区民警陪同调解员上门,从法理角度再进行告诫和震慑。 根据王宏霞的建议,居委会进行了调解,男子最终承诺不再乱倒排泄物,一起邻里纠纷在三天之内得以化解。
据了解,“甘棠树下”工作室成立4年以来,针对社区出现的突发事件、潜在矛盾隐患、可能引发的重大矛盾性纠纷,工作室做到了“有求必应”,邀请资深法官参与疑难复杂案件的研判调处,疫情期间,专家们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微信、电话等方式线上“坐诊”。
6月初,企业开始复工复产。 受疫情影响,某包装公司的快递点跨区搬迁,搬运员们认为新工作地太远,即便有交通补贴也不愿到新地点工作,被辞退后要求公司支付疫情期间拖欠的工资、社保费,部分员工还要求赔偿。
长桥司法所接到员工求助后, 考虑涉及20余名劳动者且案情复杂,主动联系工作室寻求指导。 王宏霞邀请了法官叶晓晨通过视频会议软件在线指导调解。
6月8日下午,法官、律师、调解员、当事人代表齐上线。 叶晓晨先结合《劳动合同法》分析了公司调整的合理性,同时也注意到个别员工因孩子太小、居住较远等情况面临实际困难。“如果诉讼的话,法律风险、经济成本不说,时间精力的耗费对企业复工、员工开始新生活也是不利的。 ”叶晓晨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推心置腹地说。
经过4个小时的在线调解, 双方初步就工资支付问题达成一致。后续经过调解员的努力,结合每位员工实际情况,达成了有梯度的调解方案:除一名工伤人员需按工伤保险程序处理外,其余劳动者或同意公司支付欠款后另谋生路,或同时拿到生活补贴,或经过重新思考后愿意到新地点工作,一起群体性纠纷基本妥善化解。

在线调解化矛盾线上坐诊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