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华民
下班后,我到快递店取包裹,不曾想,店里有十来个年轻人在排队等候取包裹,看来,这真是个人人离不开快递的年代。
我取了包裹往回走,遇到楼上租住的90后女孩小郭。小郭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市区一家大公司上班。她喜欢做饭,收集了不少高颜值的厨房小电器,单单是早餐机,就有好几款,烤箱、电饼铛、韩式火锅锅等厨具,应有尽有。
小郭说,她以前购买厨具电器时,选择熟知的品牌产品。 自从闺蜜送给她一件小众品牌却好看又实用的产品后,她便开启了“为颜值埋单之旅”。“小品牌和大品牌, 产品功能上区别不大,她会首先选择产品的颜值,也常购买美食博主分享的高颜值厨具。”在她看来,厨具漂亮,使用起来不仅心情好,还可以增加烹饪的乐趣。疫情期间,本就喜欢下厨的她,开启了带饭上班的日子。前不久,她还入手了一款高颜值的插电加热饭盒,养眼的同时满足了味蕾。 小郭说,她周围的许多年轻人,对厨房的兴趣不断上涨,他们更看重健康概念和科技含量。 在“618”当天,她的许多同事购买了低糖电饭煲、 高端免手洗破壁机、可视化空气炸锅、炒菜机器人等高颜值产品。
小郭的闺蜜月工资不到五千, 可她花钱大手大脚,几乎是月月光。后来她更是喜欢上了花呗消费。 没钱的时候,不好意思管父母、亲朋好友借钱,就使用花呗。这个月借,下个月还,没钱就分期付款。 闺蜜是个“懒虫”,一个人租房住,家里成了“懒人神器”的仓库。闺蜜不爱社交,不谈恋爱,喜欢睡觉,就买了个懒人床,吃饭,看剧,网络办公,完全离不开床。 床头放着手机支架,360°翻转,哪个角度都可以满足需要。躺久了不舒服, 趴在懒人垫子上, 还可以玩手机电脑。 躺着想看书、看电视时,就戴上有折射作用的懒人卧式眼镜。厨房的碗筷脏了,放进自动洗碗机里,地上脏了,让扫地机器人帮着干活。
朋友在一个大的网购平台工作, 从他分享的资料里,我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的95后消费者, 占网络消费人群的20%, 遇到“618”“七夕”“双11”这样的节日,平均成交额比平时多近一倍。 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网络环境里,看中的东西不用犹豫,快速下单。朋友说,现在的年轻人可以用外卖填饱肚子, 但对美容绝不含糊,今年的“618”和“七夕”,护理类产品爆单, 某高端洗护发的订单比平时多了60多倍,而在另一平台“粉丝日”的前18小时,95后消费者下单量增速最快。 还有些年轻人,对健身、塑身产品没有免疫力, 健身房也成了他们业余时间的好去处。
在不久前的一份央视财经新闻里, 有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 现在的年轻人里,90后大都有稳定收入, 已成为社会主流群体,00后也渐渐走向职场。这些新生代消费群体,8成有借过钱或接触过信贷产品, 近5成的人使用过消费贷款,乐意在健身养生、颜值产品、旅游娱乐等方面支付费用。和父辈们不同,他们已从价格敏感性升级为品质敏感性,任性消费,追求个人增值和自身享受,渴望过上理想中的精致生活。看看年轻人的消费方式,人到中年的我,似乎正如我姑娘说我的那样:“太落伍了! ”看来,我也得向年轻人学习,虽然不至于大手大脚,但也要有与日俱进的发展眼光,根据需要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双循环”的经济发展策略。

年轻人的钱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