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之下,取药难、买药难的问题凸显,小区志愿者人手有限,很多亟需药物来不及送达患者手上。 上海徐汇消防救援支队迅速研判,组建“志愿蓝”便民服务队,利用无人机,无接触送药,解决配送环节“最后100米”的困境。
徐汇消防救援支队勤务站的吴张琦就是这支“志愿蓝”便民服务队的一员。“丰谷路牡丹苑对吧,好的,去龙水路老百姓大药房, 需要冠心病的药物,收到。”见到吴张琦时,他正忙着记录来电居民的需求。随即,驾车去药房取药, 为支队信通保障的无人机飞手周舟, 用无人机为小区作无接触配送。
“其实我是一个不懂拒绝的人,有时候接到求助电话, 需要一些不是特别紧急的药物, 虽然可能在我们看来不是特别紧急, 可能对他们还是亟需的,但由于运力有限,我也只能拒绝,但我还是会记录下来,万一空下来,再想办法给他送。 ”每一个求助信息, 吴张琦都会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一本笔记本上,记满了求助信息。
得益于日常的训练,由周舟、周峰、吴张琦、赵心远等组成的无人机便民服务队很有信心完成好这次任务。 今年3月初,上海疫情发生,他们已经开始行动, 用无人机协助街镇在小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防疫宣传。
“我们也是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看看能不能帮上一点。刚开始也担心,由于运力有限,拒绝太多会不会被投诉,后来想想,能做一点是一点,能帮一个是一个,不考虑那么多了。 ”吴张琦说。
他告诉记者, 无人机配送在一些出现阳性病例的小区特别需要。很多志愿者也会人工取药,送物资,但在涉阳小区, 志愿者每送一次物资都需要更换新的防护服, 避免交叉感染。 无人机空投物资, 每次飞行, 消耗一根绳子, 由居民自行取物,不仅可以省下宝贵的防护服,更是无接触配送, 大大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4月以来,他们已累计接单完成300余次“空投”服务。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家地址和联系电话。它还在被记录,记录的不仅是求助的信息,更是消防指战员对“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朴素实践。(综合自:光明日报 记者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