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疫情将人圈在中海瀛台小区的家太久的缘故, 配药志愿者1天就报名了40多位, 在居委的组织下,我们第一次优先报名的5位志愿者,在前一天做好了配药的准备,根据《关于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配药专窗开放安排的通知》, 请有配药需求的居民将他们的医保卡及病历本放在二期北门和一期西门,统计好大概的数量做了一下规划,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7:20在小区一、二期门口集合,加穿防护服,开一辆车子,前往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月18日一早,一行五人各自洗漱完毕,出家门到小区门口更换全套防护服,为节省时间起见,我把车子从地下车库开到了2期的北门口, 我们各自加穿防护服,其中有一位徐先生,他是比较有经验的,指导我们换好衣服之后,发现少了N95口罩,于是志愿者施先生从家中取了5个,全副武装后,将一期的19本、二期的17本病历卡分类理好,开车出发。
上海的路况空前的好, 以往周一上班高峰期起码要半个小时的车程,只大概七八分钟的功夫就到了长桥卫生服务中心。 我们车辆暂停在中心门口路边的车站,然后一起到卫生服务中心排队,原定的长桥四个居委会,我们是第一个到的,这让我们有点小小的确幸,至少我们可以第一个开始配药。 又是一个比预想中更加耗时的过程,一期总共是19本,刘先生和高先生、施先生采用流水作业,老刘挂号,然后病历本给医生开药,开好后交由高女士付费,然后传递病历卡给施先生,在药房门口取药。 因为每家人家的开药量比较大,虽然是有两个医生,但是开药的时间还是比预想的要久。
我们排在后面的二期志愿者耐心等待, 在我们的旁边是长桥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大概有几十位正在排队做核酸,料想他们应该是都住在医院里面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从年龄来判断,大部分都是有家庭,可能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在疫情之下,大家都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更有一位热心的医护人员看到我们在排队, 还特别帮我们找了那种足足可以装得下50公斤大米的黄色医用卫生袋,提供给我们,嘱咐我们装药用得到。但是我们真的没有想到,或者说有些惊讶,嗯?为什么要用这么大一个袋子? 转念一想,他们的经验肯定比我们更加丰富,就接受了他们的专业建议,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的感激,疫情虽然无情,人间处处有温暖。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了半个小时, 一期志愿者开始在取药窗口领药,果然如前面医护人员所料,每个人的配药量都是一个不小的袋子,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都把药量增加到几周甚至一个月。 想来真的是,疫情无情人有情,医护人员的专业建议确实派上了很大的用场,让我们的配药过程更加的顺畅,每一户的药都装在一个一次性的口袋, 然后再把这些口袋整理到这样一个医用卫生袋中可以更加安全,更加方便携带,同时也就减少了疫情的病毒传播风险。
不知不觉中,一期已经配完了,二期由我和徐先生、施先生又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流水线,有了前面的经验,挂号、开药、付费、取药,更加的高效,总共大概花了两个小时左右就将三十多位居民的药全部配好。 配药完成后,我们开车回到了小区,在门口经过一番专业消杀后,一期交由刘先生和高女士负责分发,二期由我和徐先生负责分发到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雷锋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是人生追求的崇高境界。 我们只是众多小区志愿者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缩影,更多是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幕后英雄,他们才是平安上海的守护者。

“瀛台”大白配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