筅 文/何秋生
题图、题字/黄珈玥、相海勇
陆志刚半信半疑地踏进区劳动局的门。当他说明来意之后,劳动局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请他回家等消息。没想到,很快好消息来了。 1999年9月6日(陆志刚把这个日子记得特别清楚)他被安排到徐汇区长桥中学当食堂管理员。
在去学校报到回来的路上, 兴奋的陆志刚一边走着一边在想:“用什么来回报社会,回报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呢? ”正在想的时候, 转身看到东方商厦广场上一辆流动献血车。
陆志刚灵机一动,“对,献血,义务献血!可以用我的血去帮助更多的人!”说着便登上采血车撸起袖子, 献出了200毫升的鲜血。捧着红彤彤的献血证,陆志刚喜滋滋的,高兴得像个孩子……
从此, 陆志刚开始了默默的义务献血之路,并且一献就是十六年的时间。十六年, 他把自己的鲜血一次次注入他人的身体,让一条条生命获得新生……
“能用我一条命换来三条命,值!”这是一道用生命演算的计算题
成为学校食堂管理员后,陆志刚不经意地发现,每天学校放学后,学校静悄悄的,但是学校领导和好多老师的办公室的灯光却还亮着,有的甚至亮至深夜……
“这些领导和老师们真辛苦啊! ”陆志刚自言自语道。从那时起,只要还有一盏灯亮着,陆志刚就在食堂等着。他每天注意观察, 到了晚上九点以后看看还有几盏灯亮着, 他就悄悄地按照人头数量开始磨豆浆、做小点,把一份份可口的夜宵做好端过去, 而且还不断地翻着新花样。每次老师们看到陆老师送上夜点时,都有一种家的温暖涌上心头。 一开始老师们以为这是学校的一项福利, 后来才得知, 这些做点心的材料钱都是陆老师自掏腰包给他们送来的……
笔者在古徽州民间的古宅中, 曾读到过这样一副对联:“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陆志刚在食堂管理员位置上干到四年零八个月的时候,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他这样一个一无靠山二无学历的伤残退伍兵, 会被破格提升为总务处主任。而学校的师生却认为,组织上让陆老师当总务处主任, 真的是慧眼识英雄,选对人了。
就是这位“一人博得百人爱”的陆志刚, 有一天关于他的一条消息忽然在学校彻底炸开了……
卫生部门对陆志刚多次捐献的血液进行化验后发现, 他每100毫升血液中血小板高达28万单位, 将近常人的一倍。医生说,这种血医学名称叫“Rh”型,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熊猫血”,非常适合拯救白血病患者。 这种血型尤其在亚洲黄种人群中,极其少见和珍贵。
笔者在想,把这样一种珍贵的血型,造就在一个一心想帮助他人的人身上,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上天有意安排。
“只要是能救人,即使是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把血献给他! ”这是陆志刚每次接到求救信息时,常用的一句话。
陆大哥向笔者回忆起了一些关于他献血的故事,说到动情之处,陆大哥不免老泪纵横。 他想起了2004年的那个除夕夜,全家人正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就在这时,房间里的电话响起了急促的铃声。 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打来的, 电话那头说话的声音有些吞吞吐吐:“陆老师, 不好意思除夕夜还给您打电话打搅您, 我们犹豫了很久要不要给您打这个电话, 有一名白血病患儿明天做手术需要输血小板, 但很多献血志愿者都去外地过年了,您能不能……”
“只要能救人,没什么说的,我来! ”

血脉相连 爱满人间
徐汇区伤残军人陆志刚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