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喜收藏,乐结友,属性情中人。 在数十年的收藏生涯中结交了一些藏界师友, 其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神交。沪上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先生便是其一。这幅“种德若深海,立志如大山”的墨宝,是86岁钱君匋先生于1991年10月馈赠我的。 令余欣慰不已,我已珍藏30年了。 这位平易谦和的慈祥老人,其书法端庄俊秀,典雅超俗,翰墨的文化内涵和分量,善小之为,不言而喻。 今后,若想再得到钱君匋先生的一字片语也都不可能了!
“种德若深海,立志如大山。 ”原句出自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华严集联》。“种德若深海”,种德,含有我们心中修养品德的意蕴。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传习录》:“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德”好比美玉。古人云:“玉有六德。”即:温、润、细、洁、凝、腻。“德”,人之德性也。即:“格物”,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性的功夫,是“种德”的基石。“种德”,分为二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 前者是从学习中得到,后者是从实践中得到。 君子比德焉,种德者,务必修到以道为高、以德为海、以和为贵之境界;同时,具有严于律己、不断修养道德品行、守道修德、广布种德,方能行恒致远,旨在“养廉”。 在这里,钱老用“种德”,是教育我们警务员,必须“以德养廉”,努力勤政清廉为老百姓服务;而且他要求很高,就像浩瀚大海一样,又深又广。“立志如大山。”立志,树立志向,“夫志当存高远”,古代诸葛亮主张人应当树立高尚远大的志向。 周恩来年轻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叶挺将军面对敌人利诱,说;“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这真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追究原因,这无非是一种定力,是一种信仰。 正因为,信仰既是人生观的映照,又是世界观的反射,其魅力能使你冲破迷茫困惑,保持崇高的心灵不变色,所以它的核心价值观正如巍巍大山刚毅、坚韧,丝毫不动摇。 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的时候,常常会想起这帧对联,增添勇气,对钱老十分敬佩。
钱君匋浙江桐乡人。俗话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他高小毕业即当乡村小学教师, 由于他受浙东浓郁乡土气息和文人墨宝的熏陶与影响,他忘不了家乡的山清水秀, 浓重的桐乡口音说“实嘎实嘎”(这样这样), 此后,1983年落实政策, 重庆南路166弄4号私宅归还钱老,
这里成了他呕心沥血创作的文化阵地。 听惯了乌篷船上咕噜咕噜地划浆水声、船舫及吴侬软语的乡音,看惯了河边两岸农妇裹巾提着篮子箩筐一上一下、 湿淋淋淘米洗菜的身影和孩子们天真玩耍的场景;怎能忘记家乡田园风光的美好回忆, 勾起对故乡人文的眷恋与感情。 创业之初,并非一帆风顺。 钱老一生勤奋,从吴梦飞、丰之恺学习西方美术,从刘质平学习西方音乐,曾作曲发表于《新女性》月刊。 他的书籍装帧艺术格调清新,诗情荡漾;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叶圣陶、巴金、茅盾、郁达夫等著作封面设计,不少出自他之手,遂有“钱封面”之称,饮誉新文化界。
在漫长的70年从艺路上, 他视艺术为第二母亲;他曾说:“艺术哺育了我,我也有义务为艺术的发展尽一点微力。 ”同时,他以深厚的学养、天分、才华打下了扎实艺术功底,“推陈创异、代古为新”,把自己的创作的灵性与智慧融入于艺术生命之中,克勤克俭,夜以继日,出神入化,成为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 尤其是他一生精心治印,博釆众长,极见功力,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明清诸家之精髓,其风格有吴昌硕的老辣、奔放;有赵之谦的浑厚、飘逸;有黄牧甫的清秀、练达,鹤立印坛,名驰中外,卓然成一大家。 还曾为毛泽东刻过数方藏书印,尤其是他的长跋巨印,久为艺林称道。
钱老一生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奖掖后学,不遗余力,又有谁可以企及? 总之,我每每品赏这帧对联时,感悟到钱老不仅仅是人民的艺术家,而且也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引导我们警务员走上“以德养廉”大道。 1998年8月2日钱老在瑞金医院驾鹤仙游, 惊诧之余, 长歌当哭,追忆钱老,以寄托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钱君匋先生教我“以德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