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不知不觉中,申城的街头、绿地、公园,白玉兰竞相开放,樱花树争奇斗艳,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上海电影博物馆门前的数株白玉兰树每年“掐着点儿”, 分秒不拉, 舒展着枝条, 摇曳着洁白厚实花朵, 姿态优雅、 芬香宜人,引得过往行人纷纷驻足,有的情不自禁用手机、相机定格美景;而一头,顾村公园数万枝樱花树也咄咄逼人的开放,在“香雪海”的世界里令男女老少迷醉。
白玉兰树和樱花树都是非常美丽的观赏树种,然而作为契合上海城市精神, 又被评为市花的白玉兰, 近些年来却因种植范围不大,气势不足,明显逊色于樱花。 一位曾经的区政协委员、 城市园林专家多年呼吁, 上海要广植白玉兰树, 樱花树作陪衬的建议, 一直未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而各种赏樱打卡活动盛起, 让白玉兰树冷落一旁,独自哀叹。
白玉兰, 洁白无瑕,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完美契合;挺拔向上、清新淡雅的风姿又彰显了城市包容开放。 从生态价值上看,白玉兰树有强大空气净化能力、增加空气湿度、缓解热岛效应等功效。 而且,当城市广泛种植, 白玉兰盛开之际,城市仿佛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沙,展现出独特魅力。
从上海气候特点来看,白玉兰耐寒、耐湿、花期较长更适合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生长。 与樱花树相比,从生态自然、生态效益、文化认同、历史意义上而言, 白玉兰树更胜樱花树一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上海有樱花的“宽阔花海”,难见白玉兰成片带面的兴盛,就是有,也停留在上海植物园、 交大徐汇校区、部分风貌区、少部分公共绿地、小区等处,作一装点而已,难以形成声势。 虽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上海公园、景区加大了种植力度,但与市民期盼, 城市气质相距甚远。
白玉兰,是上海市的市花。上海作为白玉兰树的故乡,白玉兰作为一种特定文化符号,又高度与城市精神契合, 理应得到更广泛种植,建议各级政府将白玉兰树种植纳入城市绿化规划中,与其他树种(樱花、梧桐等)搭配种植,举办白玉兰文化节、 赏花节等活动,提升市民对白玉兰认知和喜爱。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市民参与,让白玉兰树成为城市绿化重要组成部分,让上海的春天散发出浓郁清新的玉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