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克健
记得,那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锣鼓声和鞭炮声,这是人们在庆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在大学校园寂静的教室中,我写下了人生中最长的一篇日记。 那天, 是1977年8月20日。
我成长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那是一个火红的时代,我们唱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系上了红领巾;我们读着高尔基的《海燕》,梦想成为敢于搏击风浪的“高傲的海燕”;我们被《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中的英雄所感动,幻想着有一天也能横刀立马,驰骋祖国疆场;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积极行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朗诵着《可爱的中国》,立志实现方志明烈士未竟的事业。这一切,为我的人生注入了红色的基因,为我的成长打开了一扇门。
特殊的事件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 时代的潮流裹挟着将我抛向江西那片红色的土壤。在那里,我经受了磨练、困惑,感受到老区乡亲的的淳朴和生活的艰难,更看到了中国“一穷二白”的状况。
在披星戴月的艰难跋涉中,我经历了磨难,但也用我那微弱的光,让青春在困境中闪亮。 我们为小山村安装了发电机,让穷乡僻壤迎来了光明: 我驾驶着“铁牛”在梯田耕耘,向千年以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困窘挑战;我为乡亲们碾米、发电、修农具,为老区修路、筑堤、架桥,用汗水浇灌着我心中那“可爱的中国”。
1980年, 我成为了一名教师,为“可爱祖国”的未来耕耘成了我的职责。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乐此不疲。
1996年, 我受国家教委派遣, 来到澳门濠江中学支教,对“祖国” 又有了新的认识。 濠江中学的杜岚校长,在新中国诞生时,升起了澳门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是何等的爱国情怀,这是何等的胆略和勇气! 1999年12月20日, 当五星红旗和澳门区旗在新生的土地上冉冉升起,当澳门倾城而出迎接解放军进城的狂欢时刻,我庆幸自己成了历史的见证人。我为能亲身参与澳门回归祖国感到欣慰,我为能亲自培育爱国学生感到自豪,我更为没辜负祖国人民的嘱托感到无尚荣光!
2001年回沪后, 我仍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继续为祖国的未来育苗浇灌,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努力前行。
如今,已过古稀的我早已挥别教坛,但我心中的那股爱国热情之火仍在燃烧。 编校史、做讲座、从事教育慈善事业、帮困扶贫……一个个挑战迎面而来,一项项工作细致繁琐,我仍乐此不疲。 因为在我心中,始终回荡着青年时印刻在我心头的声音:“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
回眸笑看人生,我可以骄傲地回答:“我无愧这个时代,无愧我的事业,无愧我的祖国,无愧我的初心和使命! ”
回眸笑忆初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