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会雄 施昱辰
10月25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主办的葛均波院士团队工作8周年暨2024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副区长罗华品,以及多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出席会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加入中山—徐汇医联体已经8年,8年来, 葛均波院士及其团队定期来到徐汇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徐中心”)心内科开展手术指导、 疑难病例会诊、指导科研等。 科室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科室亚专科建设全面展开,各项高难度手术常规开展,大大提高了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救治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每周三中午,徐中心心内科的全体医生风雨无阻地参加中山医院牵头组织的“名院大查房”, 与全国专家和医生共同参与病例讨论,拓宽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诊治水平。 在科研方面,院士团队亲自指导、培养科研人才,在创新药物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在院士团队的“紧密助力”下,有效带动了心血管病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和综合服务水平。“专家资源下沉” 使得越来越多本区域、本市甚至外省市的患者慕名而来,在院士团队和本院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很多患有复杂、高风险疾病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提高了生存质量。
“由于泛血管疾病愈发成为人类的首要死因,泛血管疾病诊疗愈发重要。”葛均波院士强调,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分段去治疗,继续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因此需要各个亚专科医生共同协作。“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发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的优势, 借助新院区、新平台, 优化人才团队结构,共同努力, 通过降低心血管死亡、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人群健康期望寿命等方式,争取早日迎来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率的下降拐点,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
据悉, 为持续推动构建高效、便捷、有序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着重提升核心医疗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徐汇区将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强规划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南部医疗中心为主要发力点,发挥三级医院集聚优势,深化医联体建设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区属医疗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将建设成为集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转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和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大型医疗中心。 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 医院心内科将继续抓重点、强技术、提升科室综合能力, 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葛均波院士团队“下沉”徐汇 8 年
未来为实现“健康中国 2030”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