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丽敏 陆海捷 肖乐鑫 王佩泽(实习生)
市八医院周边460米区域(漕宝路、 沪闵路路段)交汇2条地铁线路、6条公交线路,叠加徐汇日月光商圈等人流密集场所, 长期存在电瓶车、 自行车、共享单车无处停放,侵占人行道现象,导致人行道路拥堵、环境杂乱。高峰时期,人行道通行经常仅余一人身位, 摩擦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2024年度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及周边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漕河泾街道会同市八医院、交警支队、派出所、共享单车公司等多方主体共商共治, 探索出一条适合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管理的新路径。
排摸底数:全面调研,科学划分
漕河泾街道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街道城运中心大数据优势,调研团队调取了关键路段多个点位的监控视频,排查全天候非机动车停放情况,全面了解非机动车停放时间规律,精准掌握早高峰(7:30-9: 00)停放拥挤路段。据统计,早高峰期间,市八医院周边停放有电瓶车近七百辆,自行车及共享单车则有近四百辆,以上班换乘和看病群体为主。
深入挖潜:多方合作,动态管理
目前,在早高峰期间,交警支队会协调共享单车清运车临时停靠路边开展清运工作,并做好沿路机动车交通指挥。 同时,结合共享单车在早高峰时段地铁进站口附近集中停放的特点,漕河泾街道设置了共享单车和电瓶车共用的动态管理区域,通过及时联系第三方公司清运共享单车,为后续电瓶车停放腾移足够的空间,“螺蛳壳里做道场”让有限的空间扩展出更大活力。
引导规范:宣传告知,长效治理
目前, 漕河泾街道以地铁口、医院正侧门为划分结点,依托地铁口附近通勤人员和医院附近病人出行方式特点, 为电瓶车、自行车、共享单车等不同种类非机动车分别设置合理停放区域。根据区域空间,安排车辆单排或双排停放, 同时将僵尸车辆统一放置在不常用区域,实现“专车专位”、分类停放,让城市街面更加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