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志军 李瑾琳 徐喆衎 陆翔
2024年7月, 上海市徐汇区管风琴协会应“德国艺术与教育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FiAKE)的邀请,跨越半个地球,来到德国的柏林和法兰克福,参加2024中德青少年艺术节, 与当地的音乐人来了一场面对面的艺术交流。
上海市管风琴协会创始人、前会长邱唯真早年也曾负笈德国求学,此次出访也是协会成立以来,第三次走出国门进行音乐交流。 收到邀请之后,协会确定协会理事陈群为此次访德艺术团的领队, 林克兰为艺术指导,并精心选择了交流会表演曲目。
第一个节目是钢琴与合唱———历史京剧《大唐贵妃》选曲《梨花颂》,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30周年,梅兰芳也曾于1935年赴德国等欧洲国家进行戏剧考察。 选择《梨花颂》作为表演曲目,既是向大师致敬,更是为了向德国观众展现博大精深、魅力永恒的京剧国粹艺术。
协会的第二个节目是钢琴朗诵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好事近·西湖》。 据陈群老师介绍,选择朗诵辛弃疾的这首作品也非偶然。德国汉学家甘默霓博士曾将辛弃疾多首词作翻译成德文,在德国传播中国古诗词文化,他也曾访问上海,与上海市管风琴协会深入交流。团员们将伴着音乐,用中、德两种语言朗诵这首流传千年的经典宋词。
此次一同出席交流会的还有来自北京、 河北的钢琴团,团队中最小的表演者只有9岁,年龄最长的则是年近七旬的林克兰。 协会从上海出发, 开启德、法、比、荷的艺术旅程。
在繁忙的旅途中,团员们抓紧时间排练节目。团员们入住酒店以后,先看看酒店里有没有钢琴,大家努力克服时差带来的不适,一有机会就练习京剧演唱和德文朗诵,力争把最完美的节目效果带给当地的观众。
在柏林和法兰克福奥德演出中心,上海管风琴协会的三个节目分别作为开场和压轴表演。在男高音计天禹的领唱之下,在伴舞的翩翩水袖中,团员们唱响了“梨花开,春带雨……”的京腔京韵;伴着音乐,一字一句,用中文和德文朗诵“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 现场的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出访德国期间,协会也和当地的音乐人做了深入的文化交流。 团员中,来自上海市第二中学的徐持、徐恒姐妹将自己的书画作品赠送给当地的文旅局官员。 最令大家难忘的是,集体参观法兰克福(奥德河畔)神圣十字大教堂时,一位在教堂工作了50余年的管风琴师向全团介绍了教堂里有着百年历史的2座管风琴,团员们再次为德国朋友弹唱起了《梨花颂》。大家都表示,此行收获满满,也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让世界听见更多中国的声音。

在莱茵河畔唱响《梨花颂》
上海市管风琴协会赴德开展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