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中国作协发布公告,2024年拟发展会员1339名……哇,中国作协从最早的每年几十名到前些年的几百名,如今都是四位数吸收会员了。 真是“泱泱大国,作家浩荡”。
从作协“扩大吸收”会员,联想到了近年的高校“扩招”。高校扩招的本意是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全民素质。 但其结果是,出现了研究生摆摊卖猪肉、博士当外卖小哥的现象。
教育质量缩水的同时,作家质量却水分多多。 不是吗,那些进入作协的作家, 首先把出两本以上的书作为进作协的“敲门砖”,当然,还要费尽其它一些周折的……然而, 靠自费出书的人,书的质量可想而知。
记得作家曹禺曾撰文说他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本小说的稿费,在北京某胡同买了一间房。可如今除了少数名作家出版社给稿费和版税外, 大多数“作家” 都是自掏腰包出书。 曾有人叫我也出书加入省市级作协,我婉拒了。
不过,从另一层面讲,有人是欢迎“扩吸”的,比如虚荣心强烈的人;拿着“作家”名声评职称、提干的人;有钱老板顶着“文人”光环的人……但不管怎样,被“扩吸”的人,你们既然是“作家”了,就要拿出像样的、真诚的作品来让读者爱不释手,并且做到“人品大于作品”。 而没被“扩吸”的人,要做强自己,敢于拿出优质作品跟“作家”比试,当走在路上遇见有人问“你怎么还没加入作协啊?”你就有 价 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