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记者 徐喆衎 陆翔 李瑾琳 图/资料
2023年上海市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上,徐汇区大华医院超声影像科和介入肿瘤科组成的“华彩之声MDT团队”案例《无微不至,立“肝”见影》,与其他8个来自三级医院的案例同台竞技,最终获得第二届“CASE US”示范性疑难病例大赛三等奖。 作为唯一一家二级医院参赛团队,他们讲述的一位特殊肝癌患者的微波消融过程,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为此,记者采访了大华医院超声影像科虞梅主任。
说起这位特殊肝癌患者, 虞梅如数家珍。 2007年,大华医院超声影像科建立起慢性肝病超声监管体系。60岁的陈有继(化名)因训练受伤高位截瘫, 术中输血感染乙肝,作为肝癌高危人群于2011年入组这个监管体系,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常规随访。
由于陈有继高位截瘫,颈部以下都不能动,每次做超声检查,都是电动残疾车开进诊室,他半卧位完成检查。2019年8月,在陈有继的第32次超声随访中, 虞梅发现他肝右后叶包膜处有一个1公分左右的微小肝癌, 经三级医院诊断确认和射频消融治疗后,陈有继回到大华医院持续超声随访。
今年6月, 虞梅在陈有继的肝右后叶下段又见八九毫米的微小肝癌。 陈有继在三级医院完成消融治疗后2周,肿瘤指标AFP(甲胎蛋白)不降反升。超声造影后,确认这次的消融治疗未成功。
出于十几年对大华医院超声影像科的信任, 陈有继最终选择在大华医院进一步治疗,超声影像科与介入肿瘤科、放射科、中医肝科组成的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团队,共同会诊治疗。 通过增强CT检查明确微小肝癌的可能,佐证了超声诊断;反复查阅国家肝癌治疗的权威指南, 考虑到患者高位截瘫不能耐受全麻, 最终的方案选择是超声引导下的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是利用微波的高频振动,短时间内产生高温,凝固性坏死杀灭肿瘤。 这本是一项成熟的介入技术,但因患者本身的特殊情况,加上肿瘤位置较低、紧贴肝包膜,一旦微波消融掌握不好,对右肾和肝周脏器就有致命损伤。 经过术前充分评估,MDT团队确定了安全的进针路线,并以注入人工腹水隔离带,保护好周边脏器。
这一次,在超声引导下,介入肿瘤科的微波治疗针精准穿刺肿瘤中心部位,针尖达肿瘤远端;设定微波功率60W,消融时间3分钟。 整个消融过程共20多分钟,再次超声造影评估达到有效消融效果,肿瘤灭活,消融成功,患者安返病房。
当被问及这个特殊案例是否有幸运成分时,虞梅坚定地说,这份幸运里是超声科12年随访的积累, 是介入肿瘤科消融技术的成熟和精准, 是MDT团队的协作配合,更是患者的信任和托付。 与陈有继现场连麦时, 他笑称:“这次手术20分钟左右就做好了, 这个月复查一切正常,真的感谢虞主任和所有医护人员”。
像陈有继这样的特殊患者或许不多,但超声监管体系里有着1800多名慢性肝病患者, 迄今发现了100多例微小肝癌病例。正是这长达16年的慢性肝病超声监管体系和多学科联合协作的肿瘤发生第一道诊疗防线, 让他们成为了慢性肝病患者的健康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