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乘830公交车经过上海师范大学, 车子转了个小弯行驶在钦州南路上。 坐在我前排的一个大约7岁女孩,突然指着车窗外说,“妈妈,你看、你看,马路左边的小区围墙开了那么多好看的花! ”我扭头一望,原来是长兴坊小区。 过去女儿住杜鹃苑,和这个老小区只隔了一条横马路。 我去看女儿一直乘909公交车,它的终点站设在长兴坊的马路对面,如今已搬走了。 女儿家也搬到稍远的桂平路紫薇园了。我常乘地铁到虹漕路站,转乘93路公交车到浦北路女儿家。 这次偶然乘地铁到桂林公园出站, 换乘830公交车。望着车窗外鲜艳夺目的花朵我心动了,决定返程回家时不坐车, 走到长兴坊小区,好好欣赏这别样的花墙。
长兴坊围墙上过去没有画过花。 那是一条陈旧的老围墙,谁也不会去看它一眼。 在魔都“阅读建筑”热中,我觉得围墙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外出比较关注各种样式的围墙, 尤其对围墙文化产生了兴趣。还骑着共享单车,跑了中心城区不少大小马路去了解围墙,获得了许多观感,去年11月写了一篇《阅读围墙》 的文章发表了。 遗憾的是我不知道长兴坊小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长海坊一小段围墙旧貌变新颜,所以没来看一看,文章中漏掉了这精彩一笔。 地处钦州南路的长兴坊,从桂林路至虹漕南路长200多米,而整条钦州南路长不过651米。 这样长的围墙上“绽放”各种鲜花,有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围墙上的花画工精细,栩栩如生。 比如有的墙画里的蝴蝶距花朵只有几厘米,一副欲停花蕊的活灵活现模样让人喜欢。我的拉杆箱装满了女儿送的年货有点重,我不想早点回家, 却漫步在长兴坊的人行道上,可见墙上画的花多么吸引人。 几个过路人也和我一样, 一边走一边欣赏墙花,近百幅作品姹紫嫣红,有一种“活”起来的错觉。除了向日葵画外,就数春花画得多,如牡丹、百合,紫藤等,用“围墙上的春暖花开”来形容倒也恰当,或者说花的画廊也贴切。 过路人说这里的围墙很漂亮,在上海也不多见。我很认同。当围墙溢出了美的效应,我相信住在这个老小区的居民心里是甜蜜的。瞧,有面墙上写着“美美的街区,暖暖的家园”一行字,不正是道出了长兴坊人的心声吗?
长兴坊在围墙上作画属于社区的一种微改造, 沿围墙底部建了约60厘米高的绿草平台,还在行道树一侧砌了几十厘米宽的围边,种了长不高的绿植,我行走在3米多宽的人行道上感觉真是太好了。想起2年前解放日报朝花副刊编辑沈轶伦写过一篇长文,介绍康健社区的前世今生,我读后方知这块地方百年之前以种植和销售鲜花远近闻名。长兴坊附近有一条小马路叫百花街,兴许就是市地名办特意为曾经的芬芳地留下的纪念标志呢。我期盼“围墙花展”在康健街道扩展为“鲜花社区”,让种花、养花、画花,融入到春天的魅力风景中。

围墙“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