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文献、 海派文献及土山湾研究专家 张伟先生

/ 2022年11月18日,《土山湾画馆人物志》在上海书展首发,图为作者张伟和张晓依

/ 2008年6月20日,土山湾文化历史讲坛与会专家合影(后排左四为张伟老师)
文/ 记者 张文菁 图/资料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著名的近代文献、海派文献及土山湾研究专家,徐家汇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张伟,1月11日凌晨因病去世,年仅67岁。 他把最后的作品《土山湾画馆人物志》和倾尽心力筹备策划的“传承与影响———纪念土山湾画馆诞生170年艺术文献展”留在了徐汇。
“这个展览,现在可以说是张老师的毕生心血。 ”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馆员,与张伟合著《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的张晓依告诉记者。
张晓依和张伟合作过三本书,都和土山湾有关。 为了获得文献资料之外的更多一手信息,她跟着张伟先后采访过近十位土山湾老人。 2018年初,《土山湾画馆人物志》启动,张伟列出撰稿提纲,他们开始采访与画馆有关的老人。“他们年纪都很大了, 有时思路没那么清晰,容易扯远,但只要张老师一出马,就都能问到点子上,为这本书留下了很多很珍贵的史料。 ”张晓依告诉记者,当年访问的土山湾老人年龄都在80岁以上, 目前所知在世的只剩一位了。她记得当时采访回来的一路上,张伟止不住感慨, 说这个工作做晚了,好几位老人已经走了,但他也说,做得晚总比不做好。
张伟1980年进入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工作,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近40年,研究土山湾文化30余年。 曾应邀赴美国伯克利东亚图书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等地访问研究。著有《遥望土山湾》《满纸烟岚》《近代日记书信丛考》《晚清上海生活史》《海上花开———月份牌历史与艺术》《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等逾二十种;另主编有《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167卷)《上海图书馆藏赴闻集成》(90卷)及《海派名物典藏》《海派文献丛录》《近代报刊文献丛录》《海派》等图文书籍多种。
“张伟老师与土山湾、与徐汇文旅结缘最早始于2008年我们举办的土山湾文化历史讲坛,之后在张老师及李天纲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和全力支持下,土山湾博物馆从无到有,征集藏品、形成展陈文本、2010年完成布展正式开放。 ”土山湾博物馆副馆长朱春峰介绍,徐汇区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历史上的徐家汇》《影像土山湾》《土山湾记忆》《海上遗珍》系列之《武康路》《衡山路》《复兴路》《梧桐深处: 建筑可阅读》等30多种书籍,张伟参与了其中大部分书籍的编撰工作,提供了许多个人收藏的关于徐家汇、土山湾的珍贵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
“张老师平时非常节约,吃方便面,生活很简朴,但只要看到土山湾的资料,或者其他跟徐汇历史有关的材料,他眼睛都不眨,一掷千金;他认为一样搞研究,徐汇的历史文化有很多内容值得深挖。 ”张晓依说,多年耳濡目染,张伟教会了她两点:一是认真,二是专业,写稿写到凌晨两三点在他是常事;这次的“土山湾画馆文献展”,大到选择哪一幅画,小到这幅画放在什么位置、怎么标注,张伟都一一考量,亲力亲为。 对年轻人,张伟会直接指出写作中的问题,也会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史料。
“那天研讨会前感觉到张老师有些疲惫,但后来进入主题,讲到展览,他的状态又回来了。 ”土山湾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寿颖之最后一次见张伟, 是在2022年12月29日土山湾画馆文献展的小型研讨会上。 下午1点开始的会议,她12点20分抵达徐家汇书院时,张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其实这次展览的时间特别紧, 从确定到开幕,只有一个月时间。 ”寿颖之告诉记者,数十年研究土山湾,张伟对这里有特别的情怀,土山湾博物馆的每一次活动、讲座、撰稿,张老师都有求必应,全心全意投入。 他认为, 作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徐家汇和土山湾地区,是中国近代文明进程中的一根标杆,土山湾的历史值得被“打捞”,土山湾应该让更多的人看见和了解。
当天研讨会上, 与会学者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把土山湾画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同时结合其与海派艺术的关系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未曾想展览还在进行中,策展人却意外离世。
张伟的学生, 去年和他合作《海派之源·人文记忆》一书的孙莺一直陪伴在老师病榻前, 那时,他身上已经插满了管子,无法开口说话,“我问他想不想看徐家汇书院开幕的视频,想看的话你就捏一下我的手,他很用力地抓了抓我的手,我打开手机把书院开幕的盛况放给他看,张老师眼泪就掉下来了。 ”
1月12日下午, 记者在徐家汇书院三楼展览现场见到孙莺时,掩不住的悲伤红了她的眼眶。“他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 很守约,也信守承诺的人”,孙莺告诉记者,张伟的字典里没有“半途而废”,他对学生说,你只要学会我这一点意志坚定也会成大器。 他生前有一本新书《海上百美图》计划今年出版,已经和出版社签了约,书稿也已完成过半, 现在怎么办? 孙莺说,她准备替恩师完成剩下的部分,为一辈子守诺的他继续履约。
1月11日张伟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学术界、文化界的朋友纷纷来到“土山湾画馆艺术文献展”现场,为这位用心用情用力投入海派文献研究的大家献一束馨香。 孙莺在自己献上的洁白花束里写下了张伟最爱的一句诗:书惟小阁刚容我,花背斜阳最可人。
徐汇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伍彦心在致敬这位海派文化大家时表示,最好的缅怀是让《土山湾画馆人物志》有更多读者,最好的致敬是让他策展的“传承与影响———纪念土山湾画馆170周年艺术文献展”有更多的观众,最好的传承是让他的海派文化研究成果在徐家汇书院有更丰富的表达。
斯人已逝,作品长存。
徐家汇书院三楼展览现场,由“建筑可阅读” 志愿者联盟带来的“纪念土山湾画馆170周年艺术文献展”公益导览已经就绪,项目负责人淳淳在缅怀逝者时说:“生命或许有边界,幸而身后还有前赴后继的传承;站好这班岗,讲好您用心血所做的研究与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