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宜修
凌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抽血处近日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91岁的邵老先生, 他精神矍铄。 谁都看不出,一周前来这儿时还是精神淡漠、不能对答,有着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倾向。
老人女儿邵阿姨向记者回忆道:“1月5日, 在家发现老人的氧饱和偏低,想着要去医院拍个CT。但医院患者太多,我们就回家了。 ”邵阿姨想起前段时间看到凌云社区医院“改造扩容门诊室”“在家门口提供吸氧服务”的各种报道,当即决定下午带老人去挂号。给老人看诊的正是凌云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凌枫。
初诊结果是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还伴随基础疾病等。虽然老人“阳”了一周,超过了治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的最佳使用时间, 但凌枫对老人病情进行综合研判后, 当机立断开具了辉瑞新冠口服药、小剂量激素、胰岛素、抗生素、补液,开药后她还仔细指导这些药怎么吃。 中心医生持续关注邵老先生的康复情况,增加随访频次。每次老人补液,都有医生去关心用药效果如何,做出病情评价。
邵阿姨告诉记者, 老人第二天就明显有好转。又过了几天,老人被家属推来续补液时,状态好多了,血氧饱和度达到95%。到1月11日,老人治疗结束,新冠感染康复“闯关成功”。

91岁新冠重症患者坐着轮椅来到社区医院
一周后“闯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