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文菁 张洁
本报讯 12月10日上午,在武康路393号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一场诗人的聚会在这栋百年建筑中开启,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徐汇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面对未来的召唤———2022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为初冬的上海平添了一份温暖诗意。
在音乐和诗歌的回响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国际诗歌节艺术委员会主席赵丽宏宣布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奖获奖诗人名单,知名诗人欧阳江河获本届“金玉兰”大奖。
本届诗歌节的主题为“面对未来的召唤”,体现中国新诗当下的文学高度,表达人类在面临危机和挑战时,依然满怀信心。受疫情影响,今年诗歌节仍延续去年形式,利用互联网和区块链等科技手段,通过“云端”线上传播的方式,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上海国际诗歌节举办七届,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诗歌节。 ”赵丽宏表示,诗歌让人体会到更多时代和生活带来的美和希望,尽管受疫情影响,一些国外诗人无法来到现场,但通过线上互动,通过写诗和诗评的方式,诗歌的交流从未止步;徐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底蕴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透过徐汇,看到的是上海,是中国。 ”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对今天的人们意义何在? 赵丽宏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精神的需要或许比物质需要更重要,“我们不仅是要享用物质,更要陶冶精神,让我们活得有精气神、有品质,对理想、对美有感受力,是能够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所处的时代以及生活中的诗意,并且能够把诗意用各种各样有个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而’用文字’是我们办诗歌节的宗旨。 ”
开幕式结束后,中外诗人移步巴金故居,感受武康路上的文学诗意。“金玉兰”奖获奖诗人欧阳江河向记者表示,各个国家的语言汇聚在汉语的芬芳里,在一草一木、在街头、在文学家的居所里,她一定会滋养所有生活在上海的普通读者。
诗歌,是精神之光,也是瞭望世界的窗。 上海国际诗歌节举办七年来,汇集中外著名诗人,以诗歌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节。
在今年为期四天的诗歌节活动中,主办方还将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图书馆东馆、思南书局诗歌店等地,举办诗歌论坛、创作交流会、朗诵会、诗人与市民交流会、读者见面会、诗人与大学生恳谈会等多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学活动,让诗意的阳光温暖冬日之城。

以诗的芬芳面对未来召唤
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