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蒋荣
我从12岁起,在家附近的小闸江跟着邻居小吴学会狗爬式和踏水后的数十年间, 无论是在徐汇中学游泳池里兜圈长游、黄浦江来回横渡、淀山湖泅渡,还是在吴泾化工厂沉淀池潜水5米深底抓把淤泥逞能, 记忆犹新的都是性命交关的揪心事(遇险情甚至死人)。 不过,近几年却让我在池里池外遇到了暖心事,令人难以忘怀。
其一(泳心不老)
退休后, 我每周一次游泳都在徐汇游泳馆。 那天,我游完目标距离850米后刚爬上池边, 发现身后有两位泳客也先后拉着扶梯在爬上来, 其中一位脸上刻的“电车路”有点多,看得出是位古稀老人了, 而后一位中年人正小声地和老人说着话。随后,我和他俩沿着泳池一侧,边走边聊起来。原来他们是一对父子,父亲88岁了,前一天刚做过米寿,儿子也60岁了。 儿子有点自豪地告诉我,他父亲83岁前都是自己买“年卡”来游的,每天要游五百米。但毕竟年龄不饶人,这几年就每星期游一次,游游息息只游300米。但儿子还是不放心, 因此每次父亲来游都是他全程陪护,全程照顾,保驾护游。由于长期坚持游泳锻炼, 我看到这对父子身材都十分挺拔硬朗, 和他俩的真实年龄都起码小十几岁。 我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点赞,说老人家泳心不老,儿子孝心可嘉, 并祝他们父子长命百岁。我还征得米寿老人同意,在泳池外和他合影留念,既沾点福气,又可对照激励自己能以老人家为榜样, 坚持游泳锻炼,健康生活。
其二(拐杖几多)
2023年4月, 整修一新的上海游泳馆大众池重新向市民开放, 因为上海游泳馆离我家更近, 从此我游泳就固定在上海游泳馆。
不久, 我发现总有一副铝合金拐杖靠在离深水区池边不锈钢扶梯不到半米的立柱边。 出于媒体通讯员的本能,我数次泳毕利用还剩不多的规定时间,欲寻找这副拐杖的主人。 但面对有八条泳道1000多平米的水面,我根本无法分辨众多泳客的体形和面容,故一直未能如愿。一次,我终于憋不住,问池边高椅上端坐着正全神贯注泳客的救生员:“救生员先生您好,请问池边那副拐杖是在这里游泳的泳客的吗? ”救生员显然非常了解这副拐杖的主人,眼睛不离水面就回答我:“那副拐杖是一位只有一条腿老伯的。 他每天都来的,我们这里的救生员都熟悉他。虽然他从不要救生员搀扶他上下泳池的5档扶梯,但我们都会非常关注他上下池的情况和在深水区第一泳道游泳的一举一动”。当我回到更衣室,问里面的服务员时, 他们更是对这位残障泳者如数家珍,说他们都特别关注他的安全,并告诉我这位老人每次来游泳都是在更衣室的第二更衣区,因为五个更衣区中二区离淋浴房和泳池距离最近,而且还有一个方便他存取拐杖的夹弄,能为老人提供最大的方便和安全。

2025-10-06 总第1850期
上一期下一期
池里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