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区书记向沿街商户发送“公厕地图”

沿街商户正在店内醒目位置张贴3.0版“公厕地图”
文/记者 奚亮 图/资料
国庆、中秋佳节来临,徐汇区武康安福风貌街区烟火气渐浓。街角的独立设计师饰品店艾特里里(RiotLILY)内,店员正小心撕下柜台前的2.0版“公厕地图”,换上由街区党支部书记送来的全新3.0版———两张印着淡墨香的点位表, 一张覆盖武康路—安福路街区, 另一张延伸至延庆路—东湖路周边,为“黄金周”期间的游客提前备好“方便指南”。
从“应急试点”到“常态长效”
今年五一前夕, 针对武康—安福风貌街区游客“如厕难”问题,湖南街道迅速启动“民情快办”机制,依托片区党委多元协商平台,在商户、居民区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下, 仅用3天便绘制完成包含22个点位的《武康—安福风貌街区五一公厕地图》,有效缓解假期如厕压力。
五一假期后, 街道复盘公厕开放数据,街区党支部迈开“铁脚板”走访商户、收集反馈。参与开放的商家普遍表示,开放公厕不仅便利游客,更带动了人流与消费, 让商户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基于积极反馈,“共享厕所”由此从应急试点转为常态服务, 街区共治模式实现从“被动响应”到“长效保障”的升级。
经过近5个月优化完善,3.0版“公厕地图”正式亮相。此次新增《延庆路—东湖路街区及周边日常开放厕所点位表》,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街区党支部书记带队将200余份新版地图张贴至沿街商铺, 不少商户表示:“一张小地图,既方便别人,也带来客流,是双赢好事。 ”
绘制“姊妹版”,扩大服务半径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武康路—安福路、 延庆路—东湖路街区预计人流峰值近10万人次。 为应对“井喷式”人流,湖南街道依托片区综合治理平台,以片区党委为引领、街区党支部为牵头,联动“一建三公”力量,发动居民区微网格员通过“走四百”(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行动,常态化走访企业、商铺及新就业群体, 广泛收集对共享公厕的意见建议。
借助“企事快办”服务体系,街区党支部主动对接新入驻商户,用“婆婆嘴”耐心沟通,将符合条件的厕所纳入共享清单; 街区共治委员会走访共建单位,推动社会厕所开放。在多方协作下,原有22个点位基础上,新增地铁站内公厕,以及瑞金医院远洋分院、襄阳公园、乌中市集、悟锦大楼等9个共享点位, 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圈”,推动资源精准延伸至基层末梢。
依托多元协商平台高效整合信息,仅用48小时,3.0版地图便完成刊印。 目前, 片区共有5个公共厕所和31个共享厕所点位,涵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区党群服务站、社区食堂等场所, 最大限度向游客开放优质资源,切实提升如厕便利性。
二维码破解“等候难题”
细心游客发现,3.0版地图最大亮点是新增二维码———这一“掌上服务”功能源于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
此前五一期间,部分商户反映,高峰时段部分厕所排队长,另一些却“门可罗雀”,资源不均。对此,片区民情快办工作站依托“七个一”工作机制,在片区党委“多格合一”引领下,联合街道城运中心、 城建中心及共治单位共商共议,聚焦科学引流、均衡使用、提升体验等关键问题,推动服务优化。
如今,游客只需扫描地图二维码,即可进入“梧桐智慧寻厕”小程序。 系统清晰标注5个公共厕所及31个共享厕所位置,支持实时定位最近点位。平台采用红、黄、绿三色标识“繁忙”“较少”“空闲”状态,帮助游客合理选择,实现智慧分流,缓解高峰“找厕难”“排队久”问题。 步行导航功能更实现“一键找厕、方便无忧”。
点开“梧桐智慧寻厕”小程序,一份“风貌街区文明公约”首先映入人们眼帘。这是街区党支部发动商户,开展街区大讨论,引导商户共同制定的。旨在运用风貌街区治理管理软法指引,实现“小切口大民生”,提升街区管理治理的温度。
迈向跨区域“化学融合”
3.0版“共享公厕地图”的推出,是民生服务与“企事快办”机制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彰显了社区治理的速度与温度。
据悉, 湖南街道将发挥地理相邻优势,在党建引领“多格合一”治理联动机制下,联合徐汇区天平路街道、长宁区新华路街道, 以武康大楼周边区域为试点, 以公厕等公共资源共建共享为切入点, 持续推进跨区域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 推动区域社区治理效能实现“化学融合”,为市民游客带来更优质的街区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