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 平
走出大宁剧院,我的脑海中还翻腾着《虎口夺金》(以下简称《虎》)中那些值得回味的瞬间,它糅合于人物的塑造中,散见于场景物象的表现中,更沉浸于情节与细节的精彩设置中。
《虎》剧讲述上海沦陷时期,抗日爱国志士秘筹的黄金,欲运往苏北支援抗日。日伪侦缉科闻风而动企图截获巨金邀功。新四军战士洪亮临危受命以“戏子”身份潜入虎穴,用智慧与胆略周旋于群敌,并争取了尚有民族良知的苏北籍“船王”金老太爷支持,将黄金安全运出戒备森严的吴淞口。
主旋律作品让人笑,实不容易。而《虎》剧主创人员却敢于迎难而上,在把握“度”上下功夫,很好地达到了“既叫好又叫座”的目的。
喜剧的特点除了形体,便是以语言取胜。故而《虎》剧利用语言强项烘托笑料产生。在苏北的新四军战士洪亮被派遣去上海前, 指导员怕其没对敌斗争经验, 教他会说上海话的同时,还不忘三句话:你看呢?就这样?谢谢侬。 两人“排练”一下,结果引出笑料。而洪亮在上海跟日伪周旋时用了这三句话,也巧妙掩盖了身份。又比如日伪侦缉科长乌石宇一口崇明话“作哈(做啥)”“乌小蟹”, 姓名被人叫“乌贼鱼”,苏北根据地人民的“乖乖”“爹爹(dia dia)”以及西门大郎沪语夹杂日本话等也是笑料迭出。
更让人发噱的是演出中还时不时即兴加入现代元素, 如洪亮与卫兰对暗号有“喜羊羊灰太狼”“上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洪亮开导金爷时说“今天大宁剧院的观众都是有素质的”“坐在三楼买180元票子的观众拍手最响”等,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虎》剧汇聚了陈靓、潘前卫、 舒悦等一众实力派演员,且剧种名不用“滑稽戏”, 而是以“上海喜剧” 冠名, 让人耳目一新。一般滑稽戏方言大都以江浙一带为主, 这次还加入了河南、四川、广东话,这些鲜活语调,将上海市井生活的肌理质感原汁原味地铺展在舞台之上,既符合上海四方杂处特点,又突破传统滑稽戏的固有范式,在诙谐逗趣的桥段中暗藏家国情怀。而且唱腔也是按人物设计。如剧中洪亮恋人、女战士卫兰(金老太爷女儿)被乌石宇抓获,看到女儿玉佩的金爷,此刻以淮剧唱腔表达思女心情;乌石宇在办公室唱日本旋律歌曲等,将人物刻画精致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还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如开场为展示“大世界”的繁荣,加进了杂技扯铃、顶缸和魔术古彩戏法等。尤其是陈靓扮演的洪亮, 无论是百乐门金爷做寿时的唱歌、跳舞,还是卫兰被抓后越剧曲调的内心独白以及借用“金铃塔”中的“快口”,皆显示了其全面的基本功。
总之,《虎》剧用新四军战士的机智勇敢、力挽狂澜,对决贪婪狡诈、 阴险毒辣的日伪汉奸,上海滩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虎口夺金大战,在轻快灵动里蕴含历史思索,在欢快惬意中感受烽火谍影,让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韵味在阵阵笑声中悄然浸润人心,不失为一出好戏。

2025-10-06 总第1850期
上一期下一期
在笑声中感受烽火谍影
--观上海喜剧《虎口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