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曹香玉 施昱辰
在天平街道66梧桐院党群服务中心内,有一家开了六年的便民理发店。 从梧桐街区党支部书记黄达蓉为患病店主奔走,到理发店夫妇用剪刀传递善意,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让整个街区充满了人情味。
去年5月,黄达蓉在走访商户时注意到,理发店老板娘黄万琴顶着一头醒目的短发, 原来,黄万琴身患癌症,且当时检查情况并不理想。 进一步了解后,黄达蓉得知这个家庭的困境:40多岁的黄万琴身患重病,儿子刚毕业待业在家,丈夫黄福平独自扛起生计,还因巨大压力患上焦虑症。 更棘手的是,由于户籍和居住地均不在天平辖区,他们难以享受常规帮困政策。
“咨询了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妇联、民政等部门,现有政策都没法覆盖他们。 后面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联系了辖区的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促成了一段佳话。 ”黄达蓉反复对接梧桐片区的青山慈善基金会党支部, 沟通材料、说明情况,最终为他们争取到一笔慰问金。 这笔钱虽不算多,却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个饱经风霜的家。
“她和我们本是陌生的,刚到任就记挂着我的事,还一直没放弃争取。 后来基金会的人亲自上门送慰问金, 我特别感动。 ”黄万琴说道, 当时她就跟丈夫讲,以后黄书记有需要,只要在能力范围内,一定帮忙。
这份想“还回去”的心意也一直藏在夫妻俩的心里。 近期,黄达蓉提出想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免费理发活动,夫妻俩一口答应,还主动加码,“每月都行! ”除此之外, 他们还主动增加了为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上门理发的频次。黄福平的工具箱里,始终备着剪刀和梳子, 随时准备出发,“外卖小哥也辛苦,为社区贡献很大。街道关心我们, 我们也想为社会出点力,这样特别有意义。 ”
从党组织的主动关怀,到普通人的力所能及,这份在梧桐树下生长的善意,正像树的年轮般一圈圈向外蔓延, 向我们讲述着,最动人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