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5年9月3日上午九时许,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大阅兵。70分钟的阅兵式,让世界震惊,让中华儿女自豪。本报桂花苑文友更是难抑激动心情,洋洋洒洒写下感受。现摘编后刊发,以飨读者。
气势磅礴大阅兵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早早守在电视机前,满心期待这一盛大时刻的来临。
直播信号刚切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礼炮轰鸣,声震寰宇。三军仪仗队庄严地护卫着党旗、国旗、军旗,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率先走过天安门。
徒步方队的官兵们,充满朝气与力量。他们眼神坚毅,步伐整齐划一。
当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队走来时,观礼台上,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抗战老兵以及各界有识之士,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她们步伐坚定,仪容整肃,威武之中又不失优雅,成为阅兵场上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
随后,装备方队的行进将阅兵推向了高潮。地面装甲集群、新型导弹系统、信息作战装备等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依次亮相,接受检阅。从过去的“万国造”,到如今的“中国造”;从“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到“高超声速+量子信息”的尖端科技,一条武器装备自主创新的跨越之路,正是中国综合国力腾飞的生动缩影。
仰望战机翱翔划出绚丽的彩烟,聆听受阅官兵那震撼世界的铿锵足音;当八万只和平鸽和彩色气球在天安门广场腾空升起的那一刻,我深切地明白:和平需要强大的实力来捍卫,历史需要我们共同铭记。
(吉卫平)
阅兵中的“第一次”
铁流滚滚势宏阔,重器铮铮阵列长。这次“9·3”大阅兵,我看到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首次亮相:有第四代主战坦克、步兵战车、高超音速导弹系列、隐身反舰导弹、歼-20S战斗机、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双联装红旗-29反导系统、无人潜航器集群、涡扇-20发动机等……这些陆海空火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皆是第一次对外展示。
除了这些,我还看到的“第一次”是,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习近平主席乘车沿着宽阔的长安街依次检阅军容严整、意气风发,铁甲战车整齐列阵、威风凛凛的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后,电视镜头深入到受检阅部队的战士归队走向各自战车的瞬间。他们回战车不是按“从头至尾”,而是列队向前走,最后的二人或四人拐进战车,以此类推。在上坦克车时,由于车较高,后面战士双手顶着前面一位臀部托起助其上去,然后上面一位再拉后一位,立刻各至其位,其动作是那样娴熟。在进装甲车时,战士一个个像鱼一样跃进门洞,而最后一个迅即关上门。看到这一幕,我想到了“兵贵神速”。 (费平)
亮剑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庄严宣誓。
参阅的上百种全部国产的武器装备数量型号中,很多都是首次公开亮相和集中展示。我们从“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到铁甲奔流、鹰击长空、长剑倚天。
最最亮眼的是我们的战略打击群,首先是巡航导弹,如CJ-20A,被称为中国长剑巡航导弹,以其卓越的远程打击能力和精确的命中精度而闻名,堪称巡航导弹中的翘楚。
战机编队呼啸着在天安门上空往返两次飞行,空中梯队基本涵盖了解放军现役主战机型,也是世界所关注的明星装备。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开创历史。我们的“亮剑”是为了“以战止战”。
(陈家俊)
阅兵仪式的三重美
装备之美。新型主战坦克、高超声速反舰导弹、“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等一大批新域新质作战装备集中亮相,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强大的装备实力,彰显出科技与力量融合的美感。
历史之美。80响礼炮铭记胜利80年,车牌号“1945”和“2025”、26架直升机汇成的“80”字样等与抗战紧密相关的数字随处可见,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承载着抗日英雄的荣光,让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受到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传承之美。
精神之美。受阅官兵军容严整、意气风发,徒步方队步伐整齐划一,女兵方队英姿飒爽,展现出高度的纪律性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军事航天部队方队、网络空间部队方队等新质作战力量方队首次亮相,彰显出新时代军队勇于突破、向战而行的创新风貌,凝聚成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之美。
(王丽娜)
满腔热血卫中华
当隆隆战车驶过长安街,当威武雄壮之师踏响中华大地,当骁勇银箭划破万里蓝天,当白鸽纷飞在天安门上空,亲爱的英烈,你可看见,你可听见,你所眷恋的故土,你所向往的可爱中国,已经昂然崛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将不畏死,兵不惜命!倭寇不灭,誓不还家!八十年前的铮铮誓言,掷地有声;八十年前的血沃原野,开遍胜利之花。“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在中华大地震响,在宇宙乾坤回荡。 (钱克健)
铁流滚滚壮山河
长安街上,铁流滚滚。抗战功勋部队昂首而过,步伐铿锵,大地为之震动。
一面面荣誉战旗迎风飘扬,诉说着往昔峥嵘: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黄土岭上日军“名将之花”黯然凋零,神头岭伏击战成为日军的“伤心岭”,“刘老庄连”82位勇士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杨靖宇后代意气风发守卫在广袤的北疆。这些英雄番号,如同一部部厚重史书,记录着人民军队的浴血荣光。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天安门的钢铁洪流,从大刀长矛到大国重器,人民军队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壮丽缩影。今日阅兵场上,战车列阵,映照强军锋芒;将士昂首,彰显忠诚信念;银鹰掠空,绘出时代航迹。这支从战火中走来的英雄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正以崭新姿态向世界宣告: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三军列阵,展示的是捍卫和平的坚定意志;铁流滚滚,奔腾的是强国复兴的宏伟梦想。从抗战烽火走来的精锐,人民军队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金洪远)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直播“9·3”大阅兵,亮点直击我眼球。
士兵有了一把先进的枪。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好枪能消灭更多敌人。陆军方队的191式自动步枪,代表了中国轻武器研发最新水平,枪支结构可以分解多个模块,还能更换不同组件,有枪界“变形金刚”之称。
心里有了一首缅怀的歌。合唱团唱起了抗战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我的老部队前身是陈赓率领的八路军129师386旅,曾在太行山浴血奋战打鬼子。陈赓前妻王根英任129师后勤部指导员,在一次日寇突袭中不幸牺牲在太行山。我在歌声中致敬先烈,铭记不朽功勋。
忆起一种敢亮剑的精神。陆军方队352把刺刀将我的记忆带回抗战时期。青峰山战斗中,386旅副旅长许世友脱掉上衣,抄起一把大刀活劈了日军大佐小野茨郎,演绎了当年抗日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一幕,被全旅战士称颂。(王妙瑞)
犯我中华者必诛
笔者曾是基干民兵57高炮班的一炮手,负责方位角移动瞄准和发射,共打出实弹17发,获得全优。在旅游时,凡是有古炮台的遗址,比如厦门、威海卫、大连、乍浦、江阴等我都瞻仰过。但看后常常心情沉重,因为那些没有膛线、仅仅是一个直筒子炮管的海岸炮,却要面对侵略者已现代化的军舰大炮。但中国人民还是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血肉之躯赶走了敌人,迎来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从抗美援朝的“三七”,到由雷达指挥车联动自动发火射击打敌机的“五七”和“一○○”高炮,已让我们祖国山河无恙数十年。但侵略者“亡我之心不死”,因此我还期待着解放军在这次阅兵中会有更新的高炮和岸防炮来接受检阅。谁知整个“山河见证”阅兵展示除了礼炮外没有一门大炮。取而代之的是陆基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巨浪潜射弹道导弹;红旗防空和反导导弹;鹰击反舰和对陆攻击巡航导弹;长剑陆基和空射巡航导弹等。因此,我为这些的新阵容、新武器、新战力而激动不已,相信但凡侵略者敢犯我中华,必将有来无去、粉身碎骨! (马蒋荣)
(本版图片来源:新华社)
“9·3”大阅兵感怀
虞金伟
烽火当年天地惊,卢沟晓月泣残星。
石狮怒守桥边路,铁蹄踏碎故园宁。
平型关处歼敌寇,血沃青山骨作屏。
太行峰峦燃烽火,江淮潮涌抗倭旌。
鸭绿江边赴远征,寒川冻土铸英名。
勇士冲锋心似铁,枪林弹雨若雷霆。
英雄喋血气如虹,忠魂长绕战旗明。
九三阅阵威声震,铁甲铿锵向复兴。
白鸽翱翔昭盛世,金戈列阵护和平。
八秩春秋山河改,丰碑永矗忆峥嵘。
今朝盛世承先志,再启征程万里行。
莫忘烽烟来时路,且以丹心卫九州。
一曲长歌传浩气,千秋史册载豪情。
满江红·喜看大阅兵
冯联清
京邑晴秋,遥望处、旌旗焕烨。佳辰至,万方云集,慨慷交睫。八秩勋功昭日月,百战忠魂铭贞烈。忆往昔,烽火照山河,声犹切。
金戈奋,长安列。鹰隼疾,雷霆决。看海陆空天,剑芒霜雪。银翼破空开宿雾,铁流动地驱余孽。待来日、共绘新华章,同心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