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采访过时任上海铁路局副局长、代局长张春新,他的彬彬有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三十多年过去了,很偶然,我们在一次作协会员活动中邂逅,他朗诵自己的诗作,我才知道他的雅号“局长诗人”。我们互加微信后,他常发我新写的诗,让人惊叹。 诗歌需要激情,年轻人的激情总会在诗歌中迸发,张春新似乎是例外,他已八四之龄,但诗兴依旧,诗,让他的心变得年轻。
3月5日,我参加了《张春新诗文全集》 的发布,了解到张春新的人生故事。他1941年出生,7岁时母亲辞世,9岁时父亲离乡,他从小跟着外祖母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张春新中学时就与诗结下不解之缘,古今中外大诗人的诗作读了不少。诗,像磁石般吸引着他。“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走进诗的花园,他看到奇葩怒放、 百卉争妍的壮丽景象,那气势磅礴的史诗,娓娓动听的抒情诗,曲折跌宕的叙事诗, 针砭时弊的讽刺诗,激起他极大的诗情。 1958年,他想考中文系,结果阴差阳错,被上海铁道学院录取。 尽管他学的是理工,但他对诗文有种特殊爱好,在退休后这种基因遗传下来,讲话从容不迫, 有理有据,作诗,激情满怀,同时,他的诗文更加成熟, 褪去了青涩,显得愈加灵动。
1962年,张春新大学毕业后,曾在基层历练,经自身努力、时代召唤,走上了南京铁路分局、上海铁路局的领导岗位,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扎根群众,作风深入,处事不惊,指挥若定,尤其是他开会作报告、现场指挥、决策大政时,说话干脆利落,讲演激情横溢,多有即兴发挥的诗句隽语在唇间蹦出,颇有鼓动性与感染力。“诗人局长”名声由此鹊起。
张春新的家庭故事给人更多的感动。张春新与妻子王凤英是自由恋爱,1965年,两人正式结婚。 两地分居,让他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别离和艰辛。 1984年张春新任南京铁路分局长。事业上的发展,让张春新更无法顾及家事,王凤英给予他更多的支持。 他们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从没发生过争吵。由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 王凤英患上了肾炎,后终于积劳成疾,病情发展成了尿毒症。
1989年,张春新调任上海铁路局副局长,此时王凤英的病情更趋严重,只能靠血透来维持生命。张春新最终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给妻子换肾。 其间,张春新为了照顾妻子,先后放弃了两次升职、 调动的机会,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妻子的换肾过程平稳,身体也渐渐好转起来。 2001年,张春新退休。 眼看妻子的病有了好转,不料病魔又一次降临到妻子身上。 5年里, 两次中风,让王凤英再次面对生命的挑战,特别是第二次中风的三个月里,王凤英天天吊水、打针、服药,不能言语,不能走动,痛苦不堪,张春新每时每刻地陪伴左右,在丈夫的鼓励和精心照顾下,王凤英顽强地度过了危险期,虽落下后遗症,但病情得到控制。张春新成为妻子的勤务员,每天早上教她识字,和她说说话,督促她吃药、测血压、观察状态,陪她进行治疗, 还帮助她洗澡、洗脚……“局长诗人”就是这样练成的。 不妨抄录《轮椅上的老伴》的诗篇:“轮椅上的老伴啊/推走了绚丽的晚霞/推走了皎洁的月光 / 推来了幸福之花绽放。 ”这是一对夫妻幸福晚年的写照,亦把他们推进新时代的光照之中。

局长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