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坤 解景昇 施昱辰
3月14日, 徐汇区人民政府联合上海市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上海AI+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建设启动仪式,标志着全国首个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仪器仪表产业生态集群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AI+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徐汇的产业蓝图已绘制清晰: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基础扎实、创新活跃、开放协作、链条完备的仪器仪表产业生态。 其中,仪器仪表链上企业产业规模实现翻番,引进一批仪器仪表行业领军型、国家级专精特新、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提速人工智能赋能突破“X”个标志性产品,缓解一批重点应用领域“卡脖子”问题。
三级布局前瞻构筑发展格局
为构建由内而外辐射、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完整产业链生态,徐汇提出了“一核引领、纽带协作、三圈辐射”的立体化产业布局规划。 核心圈将以自仪院、华鑫慧享城为创新策源地,其中自仪院将率先启用“智仪空间”孵化器,入孵的8家企业在启动仪式现场即完成签约,涵盖高端传感器、新材料、智能装备等细分赛道。 纽带区将以漕宝路、桂平路、 宜山路和钦州路为四至,推动建设仪器仪表总部-研发销售-高端制造-检验检测全产业链生态集聚。辐射圈将联动大徐家汇功能区、西岸滨江功能区和华泾门户功能区推动人工智能与仪器仪表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领域全链能力,打造医药健康等重点场景智能检测装备创新加速器。
十大政策破解行业堵点痛点
聚焦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速创新产业孵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大方面,徐汇区制订了《关于促进徐汇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企业量身定制涵盖场景落地、 金融赋能、人才保障等方面的十项政策,力求精准解渴。 据悉,对于在提升规模能级、 推进产业链融通创新、搭建共性技术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徐汇最高可给予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以实打实的诚意为企业减负赋能。“这些政策直击行业痛点。 ”上海仪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因周期长、投入大等原因,高端仪器仪表研发、验证、定型所需的中试验证平台相对缺失,制约了仪器仪表技术高端化发展,徐汇的这一政策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
七方共建打造协同创新生态
启动仪式上,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等七方共建产业集聚区意向合作发布。 据了解,七方将共建工业过程数字化与装备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智能传感与仪器创新研究中心、仪器仪表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以“政府搭台、高校出智、企业落地”的共建机制重塑产业创新生态。“徐汇模式”突出区、企、校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将面向智能装备、集成制造等核心技术,实现重点产业细分场景的应用突破,通过共享研发资源、共育专业人才,推进仪器仪表向数智化升级转型。
10亿“耐心资本”培育硬科技
为加速行业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孵化,推动实现“从10到100”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裂变,上海仪电将联合上海国投先导基金在徐汇成立10亿元的AI+仪器仪表CVC基金, 支持重点企业面向集成电路检测量测仪器、共性科学仪器以及工业过程仪表等领域, 做强标志性产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CVC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战略,力争突破边缘侧仪器仪表关键技术, 尽快形成一批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对于许多初创企业来说, 要想实现标志性产品的规模化、 产业化应用,周期长、不确定性高是一道难关。不同于传统VC,CVC基金更看重技术壁垒与产业链协同价值, 我们愿意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容错空间, 让企业蹄疾步稳自主生长。 ”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产业集聚区, 更是中国高端仪器仪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战略支点。 ”副区长魏兰说,“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构建覆盖研发设计、高端制造到应用服务的全链条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力争成为引领中国仪器仪表产业智能化、 高端化、国际化的‘创新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