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 第11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上海作家孙甘露《千里江山图》 等作品获奖。《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发生在上海,围绕一群隐蔽战线的共产党员展开———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1933年,党中央计划在上海到瑞金的这样一条千里交通线上, 实施一项代号为“千里江山图”的秘密转移任务。
从《潜伏》到《风筝》,再到《千里江山图》,隐蔽战线的英雄故事,饱含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传奇与常人难以想象的血泪。在徐汇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一条条充满着人间烟火气的小弄堂里,流传着许多英雄的故事。
被誉为“龙潭三杰”之一的隐蔽战线英雄钱壮飞,就居住在新兴顺里(嘉善路117弄24号), 位于慎成里的抗战时期中共江苏省委旧址(永嘉路291弄66号),与之相距不过百余米。 附近的革命遗迹更是不胜枚举, 文安坊的上海中央局秘书处机关旧址(永康路141弄6号),福禄邨的中共秘密电台旧址(建国西路384弄),兴顺东里的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旧址(嘉善路140弄15号)等,都藏在一条条小弄堂里。
梧桐树下的一个个地标, 为我们串联起一条“考古”的时间线。 由于白色恐怖的愈演愈烈, 中共江苏省委于1935年被迫停止活动,后于1937年11月在上海重建,全面领导上海的地下斗争, 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尧山的住处成为省委机关的主要办公地之一。
1939年4月, 江苏省委机关转迁到西爱咸斯路的慎成里(今永嘉路291弄)。 由王尧山夫妇作二房东, 刘晓一家人作三房客,掩护省委活动。
而今,这些隐蔽战线的精彩故事,有了一个新的空间载体———慎成里“初心会客厅”。这里原本是一爿与弄堂生活休戚相关的老虎灶,现在化身为红色文化交流空间,会经常举办一些微游行走活动, 带领人们品读建筑和红色历史,也售卖街区居民喜爱的咖啡。
不少地下党员和左联、学联的成员,都曾在慎成里生活和工作过。 当时,中共党组织的一切工作,都是和生活空间融为一体的,他们在自己家里组织会议,在街面上开办一些小店铺作为接头点,借着弄堂交错的巷道隐藏行踪,随处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是联络的讯息。(下转第4版)

《千里江山图》荣获茅盾文学奖,揭秘弄堂里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