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适合思念。
遥记那年九月,我刚学写作文,常被父亲责骂。 幸运的是, 遇到了杨老师。 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步入而立的他,只身带着女儿来到偏远小镇教学。他中等身材, 一对浓眉大眼给平凡的相貌增加几分坚毅气质。
杨老师工作极认真。 无数晨昏时分,他坐在办公室埋头备课。窗外的嘈杂无法阻挡他专注的神情, 杨老师的字一板一眼,没有行草的流畅不羁,用深色红黑蓝笔迹和标点符号区分。 他的备课笔记和语文书, 以及黑板上的板书风格相似,从不懈怠。每当有上级领导观摩听课, 学校必定将他们带到杨老师班上。
一排排简陋的教室, 里面都是老旧的陈设,因为打扫干净,显得素雅柔和。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抬头可瞧见松柏下面的葱兰和蝴蝶花。课间,我们跑过去看小虫,数花朵。 于是,杨老师布置大家写第一篇作文———《我喜欢的事物》。
提笔时,我似乎有千言万语,但落在纸上,怎么都凑不到三百字。 晚上,父亲在煤油灯下看到那干巴巴的作文,气得当场让我重写。 第二天早上,我把稍作修改的作文交上去。 中午上学时, 杨老师在班上报作文不过关的名单,其中就有我。唉!等着挨骂吧,又盘算着跟同学借作文书抄着过关,谁知杨老师不声不响地带我们到学校的花坛参观。他不知何时拿来几把小锹,翻开花坛里的湿土,让我们看蚂蚁,看蚯蚓,看它们的形状和行动的样子。杨老师又像变魔术般, 在宽大的手指中藏了些别致的花朵, 他说着花儿的名称,让我们摸啊,闻啊。日光耀眼,树叶飘动, 我们站在树下看着斑斓的光影投射在杨老师明亮的眸子里。 不知不觉中, 那些草木虫鸟的身姿渐渐刻入我们的脑海中。
杨老师勤劳能干,常鼓励我们多观察实践。春天,他教我们播种、栽树。夏天,他制定规则,让我们斗蛋,吃煮青豆和西瓜。 秋天,他把我们带到棉花地拾棉花,美其名曰“勤工俭学”。冬天,他指挥我们拔河,或者跳绳、扔沙包。一年四季,杨老师总有很多想法,也总会巧妙地引导我们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为了鼓励大家, 他常牺牲晚间休息时间,用刻笔一字一句将范文刻下,再印发给我们看。 时隔多年,我仍然清晰记得他点评精彩语句时的眉眼。
杨老师像高明的舵手, 领着我们向前。 在他身上,可以读到严厉,读到耐心,读到真实。 也是在那一年,我们所有人不惧写作,彻底爱上了语文!
三十年过去了, 杨老师早已离开从前的小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他的学生们在长大成人后, 近一半选择了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大家相遇过,联系过,畅谈过。人生海海,桃李满天下。
秋天的风,吹啊吹。吹走了游离的浮云,吹不散沉淀心底的思念。真心祝愿恩师永远幸福安康!

秋念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