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华当时救人的现场, 如今提升了护栏高度,加装了救生设备
▲ 王永华夫妇和孙辈们在一起
■ 文/记者 姚丽敏 图/陆翔
“当时啥也没想,就想着救人要紧,哪里来得及想。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 王永华陪同记者又来到了自己当时救人的河边。 如今,河边步道的围栏已经加高了不少,王永华清晰地记得去年这会儿,围栏高度还没有那么高,自己翻过围栏跳下河去,将落水的老妪救了上来,“还好速度快,再晚几分钟肯定不行了,也是她命不该绝。 ”
时间倒回到2021年2月7日,农历腊月廿六,四天后便是除夕。 上午九点刚过,租住在丁香园的王永华带着两个孙子沿着张家塘港河边步道前往不远处的康缨菜场吃早点。
还没走出多远,就听到身后“嗵”地一声闷响,像是有东西砸在了水面上,王永华立即转过头去查看。 只见河面上,有一个人面部朝下浮在水面上,正顺着水流往远处漂去。
不好! 有人落水了!
“有人掉水里啦! 快救人啊! ”王永华向着周围大声喊道。 可是,那天是工作日,上午这时间河道边几乎没有人,只有对岸和远处的桥上有人匆匆走过。 王永华放下孩子,趴在栏杆上,边看着渐渐漂远的落水者,边又连喊了几声,依旧无人应答。
眼见着落水者逐渐向远处漂去,来不及了! 王永华放下小孙子,又嘱咐大孙子带着弟弟站在原地别动,自己向着落水者的方向跑去。
“这就是我下水的地方,那时候那个人已经离我十几米了。 从听到声音到我下水也有个三四分钟,再不救就来不及了,我水性算是好的,憋气也憋不了那么长时间。 ”站在围栏边,王永华回忆到,“只记得那天很冷, 上了岸, 我冷得发抖。”是啊,今年的2月气温就持续阴冷,去年这时候气温更是接近了冰点。
探头向下看了一眼地势。 2月的水位并不算高, 一人高的河堤再往下能看到水泥缓坡斜斜地延伸至河水里,缓坡上满是青苔。 河水呈绿色,边缘虽能看到青苔, 但往中间却是望不到底的。
“你当时知道这水有多深吗? ”
“具体多深我也不知道,肯定比我人高,平时河中间都能开大船哩。 ”即便是不知深浅,但是救人如救火,王永华三下五除二把身上的外套裤子脱了下来,翻过围栏,攀着步道地面,越过河堤,向下站到了缓坡上。 转身,便赤足沿着缓坡顶部青苔少些的地方,疾步向下游追去。追到落水者前头,王永华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朝河中间游去。
“其实当时就刚下水的时候感觉冷,后面光顾着救人,也就不觉得了。 但是河水是很深,我都踩不到底。 ”好在王永华自幼深通水性,几个扑腾,就够到了落水者。 当时,落水者已经失去了知觉,身子慢慢往下沉去。 王永华狠命扳住她的身子,一使劲,把人翻了过来,面朝上,原来是一个老太太, 他伸出一只胳膊,一夹,便拖着老人向岸边游去。
“以前在老家是经常游泳,到了城里就没这机会了。 ”即便是经常游泳,王永华也坦言这是他头一回在大冬天的河里游泳,况且还拖着个人,“还好当时老太太没有挣扎,不然我也要拖不动了。 ”
大约是听到了刚才的呼喊,两名闻讯而来的街道为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一位小区居民前后脚赶到,在步道上追着王永华,焦急地看着。
好在河不太宽,王永华咬着牙,挣扎着把老人拖到了斜坡边,可再想往上拱,老人加上那身吸饱了水的冬衣,却是分外沉重,筋疲力尽的他有心无力。
岸上人下来,七手八脚,把湿漉漉的老人和浑身泛紫的王永华拖了上去。 因为救得快,虽然浑身往下淌着水,可老人看来喝水还不多,人迷糊了,呼吸倒是正常。 大伙儿一合计,便抬起老人,准备去旁边的邻里汇施救。
老人得救了。
“救人的呢? ”有人想起。 王永华和他那俩孙子,以及那堆脱在岸边的衣物,早已不知去向。
回到家,王永华自个儿把衣服洗了,压根儿没跟家里人提起救人的事, 直到邻居们把他认了出来。
再次问及救人之好事当时心里怎么想的, 王永华依旧还是那句,“来不及想啊,再想人就没了。 我要是不会游泳,我肯定也不敢下去,但是我水性好啊,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
“后来, 老太太的家人有没有谢谢你? ”“也没有,听说她家里只有个儿子,身体也不好, 后来好像老人家去了养老院了。这有什么好谢的,人平安就好。”王永华的回答很简单, 却很朴实, 很真诚,让人感觉心里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