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法工作中的王宏霞
文/记者 耿洁玉 图/资料
王宏霞是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的一名审判员、二级法官,作为“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团队负责人,她始终站在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的第一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普法进社区、释法进企业、授法进学校、送法进军营”等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润物无声”地诠释宪法法律精神。 日前,好消息传来,王宏霞荣获了“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殊荣,这正是对她数年来深入开展普法工作的最好肯定。
创新形式,线上普法有活力
疫情期间, 为确保司法服务“不打烊”,王宏霞思考着,能否将普法宣传由线下转移至线上,通过拍摄普法短剧、 普法小视频等形式开展法律宣传。 创新的尝试不断,王宏霞联合了虹梅街道,推出“复工复产法律十问”普法小视频, 就复工复产中企业在房屋租赁、 劳动争议等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制作1分钟短视频, 被收入“学习强国”App, 受到企业好评。她还与街道联合拍摄普法短剧,以社区中常见的案例作为剧本素材,邀请社区居民、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 社区法官志愿者共同参与普法剧的拍摄。 至今以业主投票权、喂养流浪动物伤人、损害房屋承重结构、 安装摄像头侵犯隐私权、 拒不执行裁判文书等主题拍摄普法剧,在区司法局、区法院以及各街镇等微信公众号进行展播,让更多人受益。
按需定制,菜单普法更精准
面对人群不同, 普法的方式也有异同。王宏霞针对徐汇区不同社区、园区的区域环境、人员状况,通过问卷调查、巡回走访、交流座谈等方式,广泛征集司法需求和关注热点, 汇总形成法律咨询和讲座主题菜单、专题课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定制法律服务,至今已开展法律讲座100场, 听众和咨询人数合计7500余人次。如社区在相邻关系、物业管理、婚姻家庭等方面易产生纠纷,王宏霞结合《民法典》的实施以及区内重点工作, 通过现场宣讲、在线云课堂等形式多次以《法定继承相关规定》《如何确定监护人》《相邻关系纠纷案例解析》等为主题开展法律讲座; 又比如针对园区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需求, 她组织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进园区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误区和解答”等讲座,深受参会企业好评。
校园宣讲,注重青少年普法
从青少年抓普法,王宏霞还多次深入上师大一附小、上海市中国中学、龙华中学等学校开展普法讲座十余场,以《梦在远方 路在脚下依法护航》《与法同行 依梦驰骋———如何正确应对校园欺凌》为主题,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暑假期间,王宏霞主动联系区内各街镇,利用各街镇开设的暑托班为中小学生讲解身边典型案例,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
聚焦热点,特色宣讲有实效
找准恰当节点开展司法服务,推动普法宣传取得最佳效果, 这是王宏霞所擅长的。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 王宏霞在徐家汇商圈参与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咨询活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她针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讲座;“八一”建军节期间,又为部队官兵提供送法进军营服务;9月1日举办“开学第一课”,为中小学生讲解校园伤害防范知识;“12·4”宪法宣传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 发放资料等方式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这些都让普法宣传有了最直接的效果。
现场调解,以案释法更生动
作为人民调解指导中心的指导法官,王宏霞还肩负着指导培训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为提升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保障调解案件质量,除在各街镇定期组织巡回,在社区开设法律讲堂,她以现场调解的方式以案释法, 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好法治公开课。自2018年社区法官工作室成立以来, 王宏霞已开展现场调解140次, 不仅化解了信访矛盾, 同时也给居委调解员的调解工作起到了指导示范效果。如2020年6月,某小区发生因改装防盗门引起的邻里纠纷,多次信访,街道、居委、公安调解均未果,后经王宏霞多次与两家人家沟通, 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将一起信访矛盾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