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世鹏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共有91家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383只,净申购总金额达49.08亿元,自购数量和自购总金额均超过历年全年水平。 在今年以来的自购基金中,收益率最高的超过了80%。 业内人士表示,展望2022年,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景气赛道有望成为基金布局的重点板块。
多家公司自购超 1 亿元
通过梳理发现,自1998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年度自购规模先后在2008年和2015年突破了10亿元和20亿元,并在2020年创下了41.52亿元的历史纪录。如今,2021年尚未结束,年内的自购规模已达49.08亿元, 超过了2020年全年水平。
在今年展开自购的91家公司中, 国泰基金以3.9亿元的自购金额排名第一,自购基金数量为23只;天弘基金自购规模为3.1亿元, 自购基金数量高达47只。此外,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 工银瑞信基金的自购规模均超2亿元,嘉实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等11家公司自购规模在1亿元以上。
从产品类型看,权益类基金依然是自购主力军。 数据显示,在今年以来共计49.08亿元的基金自购中,股票型基金以14.76亿元的规模居第一位,排名第二的混合型基金自购规模为14.45亿元,两者合计29.21亿元,占比达60%。以往的自购大户债券型基金, 今年以来的自购规模为12.75亿元,占比25.98%。
基金经理个人频繁出手
除了上述基金公司层面的自购之外, 今年以来还有基金经理和公司高管发起了个人自购。 如果加上这些规模,年内自购总额已超过了50亿元。
广发大盘价值混合于11月22日-12月3日发售, 拟任基金经理自购500万元。9月,长城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自掏腰包100万元买入了自己管理的新基金长城兴华优选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同时,长城基金的另一位基金经理也自掏100万元购买了该基金。 8月,汇添富价值领先混合发售时, 一位基金经理自购新基200万元。此外,今年以来还有鹏华基金、汇丰晋信基金等基金的基金经理出手自购。
前海开源基金认为, 基金自购既能将公司利益、 员工利益、 基金持有人利益进行绑定,增强持有人信心,也能让基金公司分享到基金投资收益。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383只自购基金中有263只实现正收益, 其中有47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名列前茅的基金大多是新能源主题基金。
明年布局高确定性板块
临近年末,相关基金就明年如何布局进行了策略展望。
汇丰晋信基金表示,从当前时点看,低碳行业已具备成为新一轮结构性行情主线的条件。 低碳行业涉及面非常广,能从中找到非常多优秀的公司来进行投资。 此外, 从未来3-5年看, 新能源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30%,行业发展空间大、增速确定,对应2022年的估值比较合理。
长城基金表示,站在当前时点,坚定看好消费升级和制造业升级两大主题。 这两大主题代表经济运行的新方向, 也是投资者需要顺应发展的长期投资主线, 未来的投资机会将广泛地从中涌现,比如新能源、半导体、高端装备、智能化、自动化等都是属于制造业升级的主题。
2022年消费方面的投资机会将比今年更多。消费板块的估值已经调整到比较有吸引力的位置。 由于今年消费基数比较低,所以明年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消费类公司的盈利会较今年有所好转。 此外,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产业链安全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作为业绩增速较快的领域,新能源、半导体、军工等赛道的确定性是比较高的。新能源汽车的主线可能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半导体里有些新的高压充电和智能化相关的上游品种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增量机会。

基金自购规模创新高高景气赛道仍受关注